Page 48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48

图 10 下游坝趾最大水平位移分布及变异系数图





















                                            图 11 上游坝趾最大水平位移分布及变异系数图


              5 不同频率非平稳性地震波作用下的土石坝坝体响应分析


              5.1 实测与模拟地震波数据库 从 1971年 SanFernando地震、1979年 ImperialValley地震、1989年
              LomaPrieta地震、1994年 Northridge地震和 1999年我国台湾集集地震共 5场历史大震中,选择了 17
              条实测地震动记录,其均具有较为强烈的时 - 频非平稳特征。以实测地震波为目标,通过上述人工地
              震波合成方法,生成了两组人工地震波:克隆模拟地震波组、对比模拟地震波组,每组波 17条。克
              隆组地震波与实测波保持了相同的频率非平稳性、反应谱、能量累积过程和重要持时等特征;对比组
              地震波和实测地震波匹配相同反应谱、能量累积过程和重要持时,但频率非平稳性明显不同,该组地
              震波均接近平稳。示例地震波如第一节中的图 3所示。
                  图 12将两组模拟地震波的阿里亚斯强度 I、重要持时 t 以及非平稳性参数 ρ (t,f)                             major 和 ρ (t,f) minor
                                                                  5 - 95
                                                      a
              同实测地震波组进行了对比。在图 12(a)(b)中,克隆组与对比组模拟地震波的 I和 t 值几乎落在
                                                                                             5 - 95
                                                                                         a
              1∶1直线上,表明模拟地震波能够很好地与实测地震波的这些特征相匹配。针对地震动非平稳特性表
              征量 ρ (t,f)  major 和 ρ (t,f) minor ,我们从图 12(c)(d)可以看出,克隆组模拟地震波的数据值都落在 1∶1
              直线附近,表明其值与实测地震波更接近,非平稳特征接近;对比组模拟地震波的数据值都远离 1∶1
              直线,表明其值与实测地震波相差较远,非平稳特征差别大,且其值在 0附近,表明其接近平稳。
              5.2 基于实测和模拟地震波数据集的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 本节主要研究了地震动频率非平稳性对土
              石坝非线性结构响应的影响。利用 5.1节中的地震波作为输入,以 Success土石坝为例,分别将克隆组
              波、对比组波的计算结果同实测波组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模拟地震波对土石坝非线性结构响应
              无偏估计的性能区别。为了量化不同数据集的性能优劣,定义了残差来衡量模拟波组结果和实测波组
              结果的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  9 3 5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