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57
盖层顶部,正常尾水位以上坝体下游面设置出逸边界,坝基上游边界、下游边界和底边界设置为不透
水边界。计算区域材料渗透参数由地勘部门提供;防渗墙初始孔隙率取为 0.12,运行过程中由式(3)
计算所得,其它非水泥基材料的孔隙率按工程经验选取,运行过程中不发生变化;考虑到骨料及孔隙
对钙离子传输路径的影响,防渗墙有效扩散系数 D 由式(11)获得;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参照文献
0
[ 15]和水库年平均温度 20℃综合确定,堤坝计算模型渗透溶蚀参数如表 2所示。
表 2 计算模型渗透溶蚀参数
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
2
材料 k 0 ?(m?s) θ 0 D 0 ?(m ?s)
3
A?(mol?(m·s)) n K sp
防渗墙 1.0 × 10 - 9 0.12 1.5 × 10 - 9 1.0 × 10 - 8 4.5 6.45 × 10 - 6
砂砾石填筑料 1.0 × 10 - 5 0.30 1.5 × 10 - 9
截流戗堤 1.0 × 10 - 6 0.25 1.5 × 10 - 9
上游闭气料 3.0 × 10 - 7 0.20 1.5 × 10 - 9
复合土工膜 3.5 × 10 - 13
排水棱体 2.0 × 10 - 3 0.50 1.5 × 10 - 9
砂卵砾石层 4.5 × 10 - 4 0.40 1.5 × 10 - 9
粉砂质泥岩 3.5 × 10 - 7 0.20 1.5 × 10 - 9
4.2 结果与讨论
(1)钙离子分布。图 8为不同服役年份下混凝土防渗墙中钙离子浓度分布图。由图 8可知,防渗
3
墙顶部和底部钙离子浓度值较中部低,运行 20a时,防渗墙内部钙离子浓度最大值为 5.239mol?m ,
3
运行 100a后,钙离子浓度最大值仅为 2.485mol?m ,随着运行时间增加,防渗墙中钙离子整体浓度不
3
断降低,年平均变化速率约为 0.03mol?(m·a)。
防渗墙 3个典型位置,点 A( - 1.9 ,1869.0)、点 B( - 1.9 ,1863.0)、点 C( - 1.9 ,1856.0)的钙离子
浓度变化如图 9所示。由图 9可知,3个典型位置的钙离子浓度随服役年限增长均不断降低,与文献
[15]中所得变化趋势和数量级较为一致。钙离子浓度是表征防渗墙溶蚀量的指标,钙离子浓度低说明
对流迁移速率大,防渗墙溶蚀反应强,溶蚀量高。
3
图 8 防渗墙钙离子浓度分布(单位:mol?m ) 图 9 典型位置钙离子浓度变化
(2)孔隙率变化。图 10为防渗墙不同溶蚀时刻下的孔隙率分布图。由图 10可知,随着 Ca(OH) 2
在混凝土防渗墙中的不断溶解和地下水的迁移,防渗墙的孔隙率不断增大,运行 100a后混凝土防渗
墙孔隙率约为 0.33。这种变化在空间和时间上有一定差异,但由于墙体结构较薄,空间分布差异数值
4
— 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