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58

较小,但分布规律较明显,防渗墙顶部和底部溶
              蚀现象较中部严重,顶部上游侧溶蚀范围较下游
              侧更大,底部溶蚀深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这些
              部位流速较大,且钙离子浓度较低,反应速率较
              大。本文混凝土防渗墙不同溶蚀时刻下孔隙率分
              布规律与文献[ 13,15]研究成果相吻合,但由于
              防渗体厚度及埋深有所不同,不同位置孔隙率在
              数值变化上存在一定差异。
                  ( 3)渗流特 性。初始时 刻,库水通过 坝体及
              防渗体渗向下游,浸润线在土工膜及防渗墙处产
              生突变,防渗体削减水头百分比约为 97.8%,削
              减水头作用明显,初始时刻坝体及坝基水头等势
                                                                      图 10 不同溶蚀时刻下防渗墙孔隙率分布
              线分布如图 11所示。





















                                         图 11 初始时刻坝体及坝基水头等势线分布(单位:m)

                  随着溶蚀过程的发生,防渗墙内孔隙率在不断增大,孔隙率增加导致渗透系数增大,进而影响防
              渗墙渗流场分布。分析溶蚀对防渗墙不同区域渗透系数的影响,选取防渗墙上、中和下 3个典型断面
              ( 1 - 1、2 - 2和 3 - 3断面),各断面不同时刻平均渗透系数变化曲线如图 12所示。由图 12可知,3个
              断面平均渗透系数均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且差异性较小,渗透溶蚀 100a内,渗透系数由最初的
                    - 9
                                       - 8
              1.0 × 10 m?s增长到 3.6 × 10 m?s,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性能逐渐降低。这与流速分布关联密切,防渗墙
              周围地下水流速分布如图 13所示。运行 100a后防渗墙渗透系数变化量级与文献[16]成果相吻合。由
                                                                                    - 5
              图 13可直观看出,墙前与底部地下水渗透流速较大,最大流速约为 2.5 × 10 m?s,对流作用效应较
              大,导致这些部位钙离子浓度减少更快,溶蚀作用更强。


















                   图 12 典型断面不同时刻渗透系数变化曲线                                 图 13 地下水流速分布

                                                                                                —  9 4 5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