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105
M N M N
(
W
F = min ∑∑ D ij∑∑ ) (1)
1 ij
j =1 i =1 j =1 i =1
(2)总超深破坏次数最少。在整个供水期内,所有分区出现缺水深度超过最大允许破坏深度的次
数之和应尽可能小:
N M
ij )
F = min ( ∑∑ f(L)
2
i =1 j =1
(2)
1, L >Wd
ij
f(L) = 0, {
ij L≤ Wd
ij
式中:L为第 i个分区第 j个时段缺水率;Wd为供水最大允许缺水率(即最大允许破坏深度)。
ij
( 3)分区供水最公平。以分区缺水率、超深破坏次数的变差系数之和计算:
F = min (C + C )
3 v1 v2
N M M
(
N M M ∑ ∑ D ij∑ W )
ij
∑ ∑ D ij∑ W - μ 1 ) 2 i =0 j =0 j =0
(
ij
C = i =0 j =0 j =0 μ 1 ,μ 1 = N
v1
槡 N
N M (3)
N M ∑∑ f(L)
ij
(
∑ ∑ f(L) -μ 2 ) 2 i =0 j =0
C = ij ,μ 2 =
v2 i =0 j =0 μ 2 N
槡 N
分别为分区超深破坏次数的变差系数、
式中:C 、μ 1 分别为分区总缺水率的变差系数、均值;C 、μ 2
v2
v1
均值。变差系数可以用来衡量变量相对变化的程度,以此来衡量分区供水公平性。
3 宝鸡峡灌区实例应用
2
3.1 灌区及工程概况 宝鸡峡灌区地处陕西关中,东西长 181km,南北平均宽 14km,总面积 2355km。灌
区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侯半湿润易旱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570mm [18] ,年内分配不均,汛期 6—10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70%。供水任务以灌溉为主,每年 1、9和 10月份为非灌溉期,其余月份为灌溉
期。灌区分塬上、塬下两部分(图 3),本研究仅关注塬上灌区。目前已建 6座中型水库,渠首为林家
3
村水库,兴利库容为 3499万m ,调节性能为季调节,其余水库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王家崖水库、信
3
3
3
邑沟水库、大北沟水库、泔河水库和泔河二库,兴利库容分别为 4496万m 、2651万m 、2271万m 、
3
3
3017万m 和 1548万m ,调节性能均为多年调节,水库群蓄水主要通过渠首引水补充。六库通过干渠
连接,自西向东记为Ⅰ—Ⅵ,水库Ⅰ—Ⅳ串联,水库Ⅴ和Ⅵ并联,组成混联水库群灌溉供水系统。塬
2
上灌区有效灌溉面积 12.02万hm ,分为 6个分区,分区编号与水库编号一一对应。
图 3 宝鸡峡灌区水库群及供水分区位置
该灌区以 6月至翌年 5月为水利年,现状水库群调度规则 [19] :(1)优先从河源直接引水至干渠,
用于灌区供水;若引水充足,可将灌溉后余水通过渠道蓄入Ⅱ—Ⅵ水库,五库蓄满后,再向林家村水
库蓄水,所有水库蓄满后,发生弃水;( 2)若河源引水不足,由林家村水库供水,灌溉用水需求仍得
— 1 4 3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