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110
由 60%提高至 66.7%,灌区总超深破坏次数减少了 25次,7月和 12月累积发生超深破坏次数减少了 7
次,且更具空间公平性。对两种方案缺水时段(在 1995年 6月—2017年 2月期间,A2方案或现状调
度方案出现缺水现象的时段,共 39个)的缺水量进行对比(图 8),A2方案的缺水量在绝大多数时段低
3
于现状调度方案,其中 1997年 11月、2000年 7月及 2002年 7月减少缺水量超过 2000万m 。这是由
于现状调度方案的蓄供水次序是下游水库先蓄水且先供水,可能会出现下游水库蓄水充足,而上游水
库无水可供的情况,又由于没有调度图指导,不能在枯水期到来前减少供水,无法为下个缺水时段预
留水量,因此缺水状况比较严重。
图 8 A2方案与现状调度方案在缺水时段的缺水量比较
图 9分析了上述缺水时段总缺水率、典型时段(2000年 7月和 2002年 7月)缺水率的空间分布格
局。从所有缺水时段的总缺水率来看,现状调度方案(图 9(d))的Ⅴ、Ⅵ分区未发生缺水,Ⅱ—Ⅳ分
区缺水严重且缺水率均超过了 40%,而 A2方案(图 9(a))的Ⅴ、Ⅵ分区出现少量缺水(需水量远小于
其它分区),但Ⅱ、Ⅲ分区的缺水状况得以有效缓解。对于 2000年 7月和 2002年 7月,较现状调度方
案(图 9(e)(f)),A2方案(图 9(b)(c))避免或减轻了分区Ⅱ和Ⅲ的严重缺水情况。进一步分析两种
方案下引起 2000年 7月(灌区缺水量最大时段)缺水率差异的原因(图 9(b)(e)),2000年 6月初,两
种方案的水库Ⅰ—Ⅳ均为空库状态,水库 Ⅴ 和 Ⅵ 蓄水量均相差不大,灌区需水量较小,余水蓄入水
库,按照 A2方案上游水库优先蓄水的顺序,余水全部蓄入水库Ⅱ,在 7月初水库Ⅱ、Ⅴ和Ⅵ在死水
3
3
3
位之上的蓄水量分别为 3144万m 、1976万m 和 947万m ,其余水库均为空库状态,由于水库Ⅱ蓄水
量较多,可满足分区Ⅱ需水且有余水供给分区Ⅲ,从而显著减轻了相应分区的缺水程度;而现状调度
方案中下游水库优先蓄水,到 7月初,蓄水量集中在水库Ⅴ和Ⅵ,无法供给上游分区,导致Ⅱ—Ⅳ分
区发生严重超深破坏状况,缺水率接近 90%。虽然前期水库蓄水量状态接近,但不同蓄水顺序导致蓄
水量空间格局不同,并对下一时段供水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
图 9 A2方案与现状调度方案在缺水时段的分区缺水率空间分布
— 1 2 8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