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102
雷诺应力可以表示为空间 1点 3个方向速度两两之间的二阶相关- ρ ·u·v,- ρ ·u·w,- ρ ·v·w(其中 ρ
将其无量
为流体密度;u,v,w为三维流速),本研究中沿用这一表达形式并通过计算壁面切应力 τ wall
纲化,具体流程如下式所示。所得展向平均雷诺应力的沿程结果如图 3所示,根据 PIV设置展向相邻
两数据点间隔为 0.64mm。以环隙宽度 B为流动的特征长度,并以环隙流场横断面平均速度 V为特征
a
速度 [7,9] ,那么环隙流动的雷诺数 Re与流场的壁面切应力 τ wall 可以分别表示为:
- 1
Re = ρ ·V·B·μ (11)
a
= 0 .5·C·ρ ·V 2 (12)
τ wall f a
- 1?7
式中:ρ 为流体密度;μ为流体的动力黏滞系数;C = 0.026 Re 为壁面切应力系数。则无量纲化的雷
f
。
诺应力可以分别写作 τ uv =- ρ uv? τ wall ;τ uw =- ρ uw? τ wall ;τ vw =- ρ vw? τ wall
( 2)总体来说,在各工况下环隙流场的雷诺应力呈现出在流场前部迅速增长、在流场中部维持一
定幅值并开始有了下降的趋势、在流场后部,雷诺应力主要趋势为沿程递减。其中主流沿径向的平均
、 ,分别高出了6~14倍、
对流输运强度 τ uw 远大于同一工况时其它两个方向的平均对流输运强度 τ uv τ vw
4~7倍,由此可知在高雷诺数的环形缝隙流场中,主流主要是沿径向进行对流输运,其次是径向流沿
3
周向的对流输运,主流沿周向的对流输运强度相对较小。对于流量 Q= 40m ?h时,B = 15mm时的环
隙流场 3个方向雷诺应力最大值都大于环隙宽度 B = 10mm以及 B = 20mm时的雷诺应力最大值;对于
3
流量 Q = 60m ?h时,则是 B = 20mm时的雷诺应力较大,B = 15mm与 B = 10mm时的雷诺应力相对较
3
小且幅值相近;而对于流量 Q = 50m ?h,并无某一环隙宽度时的雷诺应力始终较大。
(3)雷诺应力沿流程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的原因:特征子午面内流场边界分别沿径向与流
向给予来流扰动,而边界条件沿周向近似旋转对称,在周向给予来流的扰动较小,导致雷诺应力中的
周向成分占比较低,这也说明对环隙流场简化为特征子午面进行分析较为合理。同时,扰动施加于环
隙流场入口并随主流向下游传播,在环隙前部与中部附近增长受到环隙外边界的限制出现最大幅值,
再向环隙流场中部及后部传播时,随着离入口的距离增加扰动逐渐减弱。
图 3 特征子午面沿程雷诺应力
— 1 4 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