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2023年第54卷第2期
P. 126

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中下部较大,上部较小的分布特征。与现浇梯形渠道                                        [17 - 18] 不同,坡板存
              在不连续断面即存在砂浆填缝,冻胀位移表现出一定的起伏。弹性支承法采用若干离散弹簧支承来模
              拟冻土与结构间相互作用,精度依赖于设置弹簧的数量,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杆系有限元法则已被相
              关研究证明具有较高计算精度              [32] ,可用于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值与杆系有限元法计算
              值及观测值均较符合,验证了模型合理性。临近坡脚处的预制板法向冻胀位移量值较大且分布不均
              匀,容易发生冻胀破坏,这与工程实际相符。

















                         图 8 阴坡坡板法向冻胀位移分布                                图 9 阳坡坡板法向冻胀位移分布

              4.2 接触面法向应力与切向冻结力 依步骤(3)可得衬砌板接触面法向应力分布规律。图 10为阴坡、
              阳坡坡板接触面法向应力分布图。由图可见,阴坡、阳坡接触面法向应力均表现为中下部较大而上部
              较小。同样由于渠坡衬砌板存在不连续断面即存在砂浆填缝,接触面法向应力表现出一定的起伏,且
              法向冻胀力与法向冻结力交替出现。依步骤( 4)可得衬砌板接触面切向位移(绝对值)分布规律。图 11
              为阴坡、阳坡坡板各截面切向位移(绝对值)分布图。由图可见,由于该算例为无顶盖板约束情形,故
              在底板施加的顶推力作用下各截面均存在切向位移,且自坡脚向坡顶处非线性减小,在坡顶处达到最
              小值。又由于阴坡界面切向刚度大于阳坡,阴坡衬砌板切向位移自坡脚向坡顶的减小速率快于阳坡。
              因顶推力的作用,阴坡坡脚处被压缩 0.124mm,阳坡坡脚处被压缩 0.086mm。对照 τ - w曲线可知切
              向冻结约束未失效,冻土- 衬砌接触界面仍处于弹性粘结状态。















                       图 10 阴坡、阳坡接触面法向应力分布                         图 11 阴坡、阳坡各截面切向位移(绝对值)分布

              4.3 截面弯矩与上表面应力 依步骤(5)可得衬砌各截面弯矩分布规律。图 12为阴坡、阳坡各截面
              弯矩分布图(以凸向渠槽一侧为正)。由图可见,阴、阳坡各截面弯矩变化趋势一致,中下部较大而上
              部量值较小,同时正弯矩与负弯矩交替出现。总体上阴坡弯矩绝对值大于阳坡。因板间为砂浆填缝,
              将其视为铰结点,从而板间连接处弯矩为零,这与事实相符。图 13为阴、阳坡各截面上表面应力分
              布图。由图可见,衬砌上表面应力表现为中下部较大而上部量值较小,同时拉应力与压应力交替出
              现。由于受顶推力影响,坡脚处截面作用压应力(负值)。结合混凝土拉应力允许值,临近坡脚处的
              预制板容易因冻胀而发生 开裂。实地 调查中 发现坡板裂 缝易 发生 范围 与本 文 的 估 算 结 果 基 本 一 致
              (如图 7)。



                     0
                —  2 5  —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