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3年第54卷第2期
P. 123
(i)
(i)
q′ (x′) =k u′ (x′) (5)
m om m
(i)
式中 q′ (x′)为接触面法向应力,Pa。当其表现为法向冻胀力时取正值,为法向冻结力时则取负值。
m
底板的情形与坡板类似。限于篇幅,不再赘述。但需要说明,定解条件中除须相应地引入板间连续性
条件及 “砂浆填缝处弯矩为零” 外,考虑到底板两端受坡板约束,还应引入如下边界条件:
(n)
2
(1)
2
2
(1)
(n)
2
u′ (0) =u ,du′ (0)?dx= 0 ;u′ (l) =u ,du′ (l)?dx= 0 (6)
e 0e e e e 0e e e
式中 u 为渠底基土自由冻胀量,m。
0e
2.3 坡脚处板间相互作用力 以阴坡为例。阴坡坡脚处
板间相互作用力的静力平衡关系如图 4,图中 θ表示坡
角,rad。N 、N 、N 、N 为 两 侧 坡 脚 板 间 相 互 作 用
Ay By Cy Dy
力在 y轴方向上的分量;N 、N 、N 、N 为两侧坡脚
Ax
Bx
Cx
Dx
图 4 阴坡坡脚处相互作用力的静力平衡关系
板间相互作用力在 x轴方向的分量。考虑渠道阴坡第(n)
块预制板及渠底第( 1)块预制板的力矩平衡有下式:
1 l t 1 l e
Ay ∫
(1)
(n)
N = x′q′ (x′)dx′,N = (l - x′)q′ (x′)dx′ (7)
e
m
By ∫ e
l 0 l 0
t e
与此类似可确定 N 、N 。确定 N 、N 、N 、N 以后,根据底板两侧坡脚处静力平衡条件可
Dy Cy Ay By Cy Dy
确定 N 、N 、N 、N ,如下式 (因 表 现 为 压 力,故 以 预 设 方 向 为 负,其 余 变 量 仍 以 预 设 方 向 为
Dx
Ax
Bx
Cx
正):
{ N = N cot θ + N sec θ ;N = N cot θ + N sec θ (8)
Dx
Ay
Ax
Dy
By
Cy
N = N cot θ + N sec θ ;N = N cot θ + N sec θ
By
Cx
Bx
Ay
2.4 切向控制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式(8)中 N 、 Cy Dy
Ax
N 为底 板 对 阴、阳 坡 板 施 加 的 顶 推 力。顶 推 力 作 用
Dx
下,冻土- 衬砌界面将产生切向相对位移趋势并引起切
向冻结力。由于砂浆填缝能够传递轴向荷载,此时可
图 5 阴坡切向冻结力分布计算简图
把渠道坡板或底板视为整体。为便于叙述,此处变量
(x)自渠顶沿坡
Ax
不对单块预制板进行区分。仍以阴坡为例,如图 5,在顶推力 N 作用下切向冻结力 τ m
面指向坡脚处。衬砌板自身的弯曲变形通常不太大,因此与顶推力作用效果相比,板自身弯曲引起的
界面切向反力可以忽略。此处仅考虑顶推力引起接触面相对位移趋势导致的切向冻结力,暂不考虑因
衬砌自身弯曲引起的切向冻结力 [20] 。此外,因板厚较薄,近似认为截面正应力均匀分布 [29] ,下同。
则为阴坡坡板底部切向冻结力,Pa。
图 5中 σ m 为阴坡坡板截面正应力,Pa;τ m
就阴坡坡板而言,考虑图 5所示微元体在 x轴方向的静力平衡,有下式成立:
(x)?b = 0 (9)
d σ m (x)?dx + τ m
(x)为阴坡坡板切向冻结力,Pa。依本构关系有下式:
式中:b为板厚,m;σ m (x)为截面正应力,Pa;τ m
2
2
(x)?dx = E·dw(x)?dx (10)
d σ m
c m
(x) =- k·w (x),其中 k为接触面
式中 w(x)为阴坡板各截面切向位移,m。依据 Winkler假设有 τ m p m p
m
切向刚度,Pa?m。
结合式( 9)、式(10),有下式成立:
2 2 2 w(x) =0
{ m m (11)
dw(x)?dx+ μ m
槡
p
μ m = k?(E·b)
c
为特征系数。式(11)有通解如下:
式中 μ m
x) (12)
m1
w(x) =d cosh( μ m x) + d sinh( μ m
m
m2
式中:d 、d 为任意常数;cosh、sinh为双曲函数。无顶盖板约束时式(11)应满足边界条件如下:
m1
m2
(L) =N ?b。顶推力 N 已由式(8)解出,故原方程得解。将式(11)解代
t
x = 0,σ m (0) =0;x = L,σ m t Ax Ax
(x)。
p m
入 “ τ m (x) =- k·w(x)” 即可得切向冻结力分布 τ m
— 2 4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