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12
3.4 人水关系和谐平衡 左其亭 [28] 提出了人水和谐平衡理论方法,将其应用于人水关系和谐平衡定
量表征,步骤包括:①确定平衡的五要素(参与者、目标、规则、因素和行为);②结合对五要素的分
析成果和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方程中的各个参数;③将参数代入人水关系和谐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V HWB = ai - bj (15)
式中:V 为人水关系和谐平衡偏差值,取值范围为[ - 1 ,1],0表示完全平衡,正值和负值分别表
HWB
示人文系统和水系统受到损害,绝对值越大越不平衡;a和 b分别为水系统和人文系统的平衡偏差权
重,反映对平衡偏向水系统或人文系统的认可程度,取值范围均为[ 0,1],且 a + b ≤1;i和 j分别为
水系统和人文系统的平衡偏差系数,表征平衡偏向水系统或人文系统的程度,取值范围均为[ 0,1]。
4 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程度度量方法
4.1 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状态解读 失衡是平衡的对立面,失衡程度可根据偏离理想平衡点的水平进行
度量,在度量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程度时,应考虑时空差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方向性、弹性等特
征。时空差异性表现为对不同的时域空间,相同的变化带来的后果并不一致。绝对性在于偏离既定的
平衡点或区间就应判别为失衡,相对性在于失衡状态需以判别标准为基准进行度量。方向性体现在偏
离平衡两端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弹性表现在应因地制宜制定判别标准,注重适应性而不能一概而论,
且标准的分级可以适当笼统化。
4.2 四大平衡的失衡程度度量方法 四大平衡的平衡偏差值(V)的范围不同,难以进行对比和集成,
需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曲线进行映射统一,得到失衡指数(I),一般性映射公式表达如下。如图 6所示,
结合函数定量关系和既定节点值,将平衡偏差值映射到[ - 1,1]区间,可分别得到水收支失衡指数
(I )、经济社会供需水失衡指数(I )、经济社会与生态用水失衡指数(I )、人水关系和谐失衡
SDIB
IOIB
SEIB
指数( I ),进而根据判别标准(表 2)评判失衡状态。隶属函数曲线包括①直线型、②梯形、③抛物
HWIB
线型、④阶梯型等,应根据研究实际选择合适的映射方式。
I = F(V) (16)
图 6 平衡偏差值和失衡指数的映射关系示例
表 2 基于失衡指数的失衡状态判别标准
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 人水关
水收支 完全 基本 完全
供需水 与生态用 系和谐 极度失衡 重度失衡 高度失衡 中度失衡 轻度失衡
平衡 失衡 不失衡 不失衡
平衡 水平衡 平衡
蓄水量 水资源 生态端 水系统
- 1 ( - 1, - 0.8] ( - 0.8, - 0.6] ( - 0.6, - 0.4] ( - 0.4, - 0.2] ( - 0.2, - 0.05] ( - 0.05,0) 0
减少 短缺 亏水 受损
蓄水量 水资源 经济社会 人文系
1 [0.8,1) [0.6,0.8) [0.4,0.6) [0.2,0.4) [0.05,0.2) (0,0.05) 0
增加 盈余 端亏水 统受损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