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128
分别取 0.4、0.8和 1.2m等三种不同的裂缝扩展步长,模拟 Koyna重力坝的地震断裂过程。图 14绘制
了三种裂缝向上游坝面扩展形成贯通裂缝前的变形图,图 15将不同裂缝扩展步长计算的最终裂缝扩
展轨迹与文献[ 8,26]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种裂缝扩展步长条件下模拟的大坝裂缝扩展轨
迹接近;从裂缝扩展路径来看,步长取值越小会使得裂缝周边网格更密,裂缝扩展轨迹更为精细。
图 14 不同裂缝扩展步长情况坝体变形图(变形放大倍数:200)
图 16为采用三种裂缝扩展步长计算的坝顶观测点 P的水平和竖向位移
时程,可看出裂缝扩展之前三种情况的坝顶位移时程吻合,裂缝扩展后随
着步长的增大,裂缝张合次数减少,裂缝向上游扩展贯穿坝体用时越短,
对应 0.4、0.8和 1.2m扩展步长取值情况下形成贯穿裂缝用时分别为 4.08、
3.36和 2.82s。从图中也可看出,坝顶水平位移峰值随着裂缝扩展步长的增
大而减小,说明裂缝扩展步长的取值会影响坝体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进
一步对比裂缝张开- 闭合一个周期内(如 2.3~2.8s)的位移响应,坝顶水平、
竖直位移峰值分别为- 3.29 和- 1.25cm ,均来自裂缝扩展步长为 1.2m的情
况。这是由于扩展步长取值越大,坝体刚度降低越快,相同地震作用下对
应的动态位移响应也越大。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坝动态断裂过程非常复
图 15 不同裂缝扩展步长模
杂,每个时间步的裂缝扩展步长没有实测资料可供参考,故本文仅假定了不
拟的 Koyna大坝裂缝扩展轨迹
同的裂缝扩展步长以研究其影响,可能与大坝实际地震断裂过程存在偏差。
图 16 不同裂缝扩展步长取值情况下坝顶观测点 P的位移时程
6 结论
将比例边界有限元法(SBFEM)和多边形局部网格重剖分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的重力坝动态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