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50
- 4
由图 8可见,本文修正的输沙率公式与实测值相关关系较好:在实测输沙强度小于 10 时,计算
- 4
值略有偏大,但最大偏大 1个数量级左右;随着输沙率的增大,在 Φ= 10 之后计算值均匀地分布在
零误差线两侧,且位于公式计算精度区间的点据相较于经典输沙率公式明显增多。考虑到实测卵石推
移质输沙率具有较大的脉动性,例如相同的水流条件下,实测卵石推移质输沙率亦有可能相差 1~2个
数量级,因此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可以认为是合理的。
由图 9可看出,修正卵石推移质输沙公式分散度 R在 0.5~2区间的占比约为 60.7%,资料排除率仅
为 0.3%。同时,平均分散度 珔
R和 NSE值分别为 1.38和 0.24,表明计算结果较好,公式精度大幅提升。
图 8 修正公式值与实测输沙率的关系 图 9 分散度 R分布区间
5 结论
基于三堆子站 2008—2021年实测水沙资料,分析了金沙江下游卵石推移质的起动及输移规律,比较
了经典泥沙起动流速公式及推移质输沙公式,并针对产生误差的原因对公式予以修正。结论如下:
( 1)金沙江上中游梯级水电站投产运行后,金沙江下游干流入库径流量未发生趋势性变化,但水
库的拦洪削峰作用改变了径流过程,使得较大流量出现的频率减小;2013—2021年多年平均悬移质输
沙量和卵石推移量相较于 2008—2012年均显著减少,减幅分别为 73.6%和 32.1%,对应时段的卵石推
移量占总输沙量的比例由 0.6%增大至 1.5%,在金沙江下游入库泥沙中的比重加大。
( 2)针对以往泥沙起动流速公式中综合系数 K取为常数的做法,建立了 K值与最大粒径 d 的关
max
系,以表征非均匀沙粗颗粒暴露作用等因素对卵石颗粒起动的影响。基于实测资料,分别得到了小粒
径组、中等粒径组和大粒径组卵石推移质起动流速修正公式,其计算结果与实测起动流速吻合较好,
精度百分数约为 95%,资料排除率为 0,NSE值均在 0.78以上。
(3)通过建立无量纲输沙强度 Φ 与水流强度 T 的关系,并通过引入隐暴参数 d?D考虑了非均匀
i
c
沙粗细颗粒间的隐暴作用,得到了适合于本河段的卵石推移质输沙修正公式。修正公式结果与实测输
沙率较为接近,计算点据均匀地分布在零误差线两侧,计算精度为 60.7%,资料排除率为 0.3%,平均
分散度 珔
R和 NSE值分别为 1.38和 0.24,计算精度较以往大幅提升。
参 考 文 献:
[ 1] 谢雨祚,熊丰,郭生练,等.金沙江下 游 梯 级 与 三 峡 水 库 防 洪 库 容 互 补 等 效 关 系 研 究 [J].水 利 学 报,
2023,54(2):139 - 147.
[ 2] 唐鸿琴,丁文翔,王进.金沙江中游梯级水库泥沙对氮磷营养盐的影响[J].三峡生态环境监测,2023,8
(1):43 - 49.
[ 3] 邓安军,陈建国,胡海华,等.我国水库淤损情势分析[J].水利学报,2022,53(3):325 - 332.
[ 4] 张植堂,姚于丽.长江上游河床卵石起动流速表达式的讨论[J].长江科学院院报,1989(2):1 - 10.
[ 5] 卢金友.长江泥沙起动流速公式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1991(4):57 - 64.
[ 6] 冷魁.非均匀沙卵石起动流速及输沙率的试验研究[D].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3.
—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