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2024年第55卷第6期
P. 9
头道拐断面(图 4(d))1—4月低限流量保障程度均为 100%,适宜流量在 1990年代后期至 2000年左右
显著降低。5—6月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变化较为剧烈,在 1990年代后期至 2000年左右保障程度最低,
之后上升。11—12月低限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波动小于适宜生态流量保障程度,2000年 以后,低限流
量保障程度基本为 100%。宁夏和内蒙古是黄河上游取水量最大的两个自治区,年均取水量分别为
3
3
77.13亿m 和 99.5亿m 。
图 4 黄河上游行洪输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因子演变过程
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潼关和三门峡四站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整体下降趋势,流量指标的峰值出现
在 1960年代和 1970—1980年代,输沙量峰值出现在 1960年代和 1970年代,2000年之后,流量出现
小幅增加,但输沙量仍持续减少。黄河中游的水沙过程主要受上游水库的影响,1986年龙刘水库联合
运用后,水沙过程呈现显著的变化。1960—2000年黄河下游的年均流量呈波动式下降。2000年后小
浪底水库投入运用,自 2002年至今持续开展调水调沙,流量有所增加。年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尤其是 2000年之后达到历史最低时期。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图 5(c))1—3月生态流量保证率较高,在
2000—2010年间出现小幅波动,其他时段保证率均为 100%。4—6月生态流量保证率相对较低。黄河
下游利津断面(图 5(d))1—3月生态需水保证率在 1960—1980年代中期处于较高水平 1980年代后期
显著降低;4月 生 态 需 水 保 证 率 在 1960—1970年 代 维 持 在 较 高 水 平,自 1970年 代 起 波 动 式 变 化,
1980年代后期生态需水保证率显著降低;5—6月生态需水保证率自 1960年代起波动式变化,自 1970
年代起,整体呈下降趋势;11—12月生态需水保证率仅在 1990年代处于较低水平,其它时段均维持
在较高水平。黄河流域中下游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引水量和耗水量总体变幅较小。
— 6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