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2024年第55卷第8期
P. 68
大的规律相吻合,当表面裂缝深度为 6和 7cm时,截止频率下降剧烈。裂缝深度为 7cm时,均匀介
质模型在低频部位出现多个截止频率交点,主要原因在于模型厚度尺寸低于 R波有效波长。当裂缝深
度为 5cm时,细观模型在高频部位也出现多个截止频率交点,可能原因是骨料的多重反射和多重散
射导致 R波穿过裂缝的高频成分增大。
图 6 不同裂缝深度条件下两种模型频率透射比曲线
频率透射比法计算结果如表 2所示,当缝厚比(裂缝长度与构件厚度比值)小于 25%时,裂缝深度
的计算误差较小,最大误差在 10.6%以内。随着缝厚比增加,当裂缝深度为 6和 7cm时,误差较大,
最大误差约为 39.0%。均匀介质 7cm裂缝和细观模型 5cm裂缝均出现多个截止频率交点,最大误差
达到了 42.7%。综上所述,缝厚比以及混凝土细观结构均会严重影响该方法的识别效果。
表 2 频率透射比法计算结果
混凝土细观模型 均匀介质
裂缝深度?cm
截止频率?kHz 计算结果?cm 误差?% 截止频率?kHz 计算结果?cm 误差?%
3 21.34 3.32 10.6 21.28 3.23 7.5
4 16.76 4.23 5.7 16.09 4.27 6.7
5 15.15 、24.99 4.67、2.87 6.5、42.7 14.60 4.70 5.9
6 8.76 8.09 34.8 8.31 8.26 37.6
7 7.48 9.46 35.2 7.35 、16.08 9.33、4.27 33.3、39.0
3.3.2 多道信号相移法 根据 2.2.2节中的计算公式,采
用 Python编程语言对时域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计算不同
频率能量最大时的波速,提取频率和相速度。分别绘制出
两种模型在表面裂缝深度为 4cm条件下的频散曲线,如
图 7所示。4cm裂缝深度条件下,两种模型的相速度均有
所下降,首个突变点出现前的趋势大致相似,首次突变位
置基本相同,表明细观结构对该方法的影响较小。均匀介
质和细观模型首个突变频率分别为 18.00和 18.20kHz,细
观模型裂缝深度的计算结果为 3.89cm,误差为 2.7%;均
匀介质模型裂缝深度的计算结果为 3.82cm,误差为 4.6%,
图 7 4cm表面裂缝深度条件下
计算误差均小于 5%。
两种模型频散曲线
按照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两种模型在表面裂缝深度为
3~7cm条件下的频散曲线如图 8所示。两种模型在不同裂缝深度条件下首次突变位置基本相似,受
细观结构影响较小。
6
— 9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