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49
[41]
图 7 SAA在两河口堆石坝的埋设
4 新型外观变形监测技术
4.1 GNSS?北斗 BDS GNSS变形监测需在土石坝工程上选取合适的基准点和监测点,布设连续固定
的静态 GNSS监测阵列。GNSS以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平差计算和变形分析,获取
连续变形监测 数据 [42] 。GNSS监测 系统涉 及 到复杂的 定位 技术,包 括实 时 动 态载 波 相 位 差 分 (Real
TimeKinematic ,RTK)技术、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PointPositioning,PPP)技术等,各技术原理区别
显著,适用不同监测环境 [43] 。
杨光等 [23] 于 2003年将 GNSS成功应用于小浪底堆石坝。GNSS变形监测系统具有全天时、全天
候、全同步、全自动等显著优势,能够解决水准仪等常规外观变形监测技术的工作强度大、易受环境
与天气等影响等问题 [44] 。GNSS曾因国内终端研究不足,采用进口接收机而导致监测成本较高。经过
技术发展,目前采用国内外终端的 GNSS在土石坝的变形监测精度差异并不大(表 3),监测成本已大
幅降低。但 GNSS变形监测在土石坝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天通视的要求高,导致坝基等
处的观测易受库岸及坝体遮挡而受阻。图 8以某土石坝为例展示了 GNSS变形监测系统测点布置,其
中 JZ01、JZ02与 JZ03为基准点,GP01、GP02与 GP03为监测点,分别位于坝顶、坝中和坝底。GP01
净空条件最好,监测点位精度能优于 2mm;而 GP03处于坝底,卫星信号被遮挡较严重,需要融合
GNSS和测距仪才能达到 2mm的监测精度 [45] 。
表 3 采用国内外终端的 GNSS监测精度对比
来源 型号 水平精度 垂直精度
国外 徕卡 GM30;天宝 NETR9 3mm + 0.1ppm 3.5mm + 0.4ppm
国内 华测 P5;中海达 MS302 2.5mm + 0.5ppm 5mm + 0.5ppm
在 GNSS初步应用于土石坝变形监测时,受美国技术垄断影响,只能采用 GPS获取监测数据。随
着国家于 2013年颁布《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产业化进程逐步深入 [46] 。因 GPS由
美国国防部研制管理,有学者出于安全性考虑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
BDS)进行变形监测 [47] 。此外,基于 BDS的变形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乌索伊堰塞
1
— 1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