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69
图 12 各省调峰效果热力图 图 13 计划电量与市场化电量分配图
5.5 计划电量与市场化电量并存模式 以式(3)收益最大为目标,以式(4)—(18)为约束进行优化计
算。由图 13可以看出,为了谋求分解效益,所分解计划电量曲线几乎没有发挥负荷追踪能力,对于
电网来说,这种曲线分解的形式是不可以接受的,那么如何平衡电网对计划电量的调峰要求以及市场
化决策收益就成为了本研究问题的关键矛盾点。故提出了上文所述计划电量与市场化电量共存的曲线
分解模型,以收益最大为目标进行分解曲线的决策目标进行计算,引入电网不同的调峰等级要求,刻
画其对水电站出力形状的要求。本研究构建调峰等级规则如下:
表 3 不同调峰分级市场化收益与调峰目标
调峰需求等级 分解收益?亿元 调峰目标边界 调峰目标
1级 193.47 138807 138807
2级 197.65 144752 144752
3 级 200.80 150697 150697
4 级 203.02 156643 156643
5级 204.64 162588 162588
6 级 205.78 168534 168534
7级 206.63 174479 174479
8级 207.33 180425 180425
9级 207.87 186370 186370
10级 208.35 192315 192315
通过设置不同的调峰需求等级,利用研究提出的优化
模型可以得到计划电量调峰需求与市场化决策收益之间的
关系。在本研究中,将调峰需求划分为 10个等级。其中,
第 1级代表最严格的调峰需求,第 10级代表最宽松的调
峰需求。表 3列出了不同调峰需求等级下的峰谷差率和总
收益,可以看出,随着调峰要求的降低(对应较大的峰谷
差率),总收益逐渐增加。这表明,总收益与调峰性能之
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图 14显示了峰谷差率与总收
益的关系曲线,每一个点都对应着一个调峰需求等级。可
以看出,在不同的调峰需求等级下,电站总收益呈现出不
图 14 总收益与调峰目标关系
同的变化趋势。
4
— 1 8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