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74

U
                                                             γ s
                                                    g= 0.01       U                                     (5)
                                                     s          τ 0
                                                             -
                                                           γ s γ    ω
                                                          3
                       为床面剪切力,Pa;γ为清水容重,N?m ;U为沿水流运动方向的断面平均流速,m?s。
              式中:τ 0
                  Bagnold公式基于能量原理,基本概念和公式形式清晰易懂,计算简便且具有实用价值,尽管公
              式推导时主要以床沙粒径 0.5mm以上作为分界考虑,但后续利用 146条单独河流验证发现,公式在
              床沙平均粒径 0.1~5mm范围内均能保持较为良好的表现                        [5] 。Bagnold率先在水流挟沙力公式中引入垂
              线平均泥沙运动速度的概念,为后世学者从能量原理计算水流挟沙力开辟了思路;但推导的公式形式
              跟平均流速的 4次方成正比,明显高于其他水流挟沙力公式(一般与平均流速的 1.5~3次方成正比),
              而同推移质挟沙力公式中的流速次方相近,从而计算结果和一些河流的实测资料不符合。
                  Engelund等  [6] 应用 Bagnold的水流功率概念和相似原理,忽略冲泻质,认为单位时间、单位宽度
              内用于将泥沙颗粒从床面抬升至床面形态特征高度所消耗的能量,等于相同条件下水流使泥沙颗粒运
              动床面形态特征长度所消耗的能量,得到全沙输沙率一般形式。通过对低能态区沙粒阻力对应的无量
              纲切应力和临界 Shields数近似简化,建立有床面形态发育情况下的全沙单宽输沙率公式:

                                                           D 50       τ 0    3?2
                                                    U 2          [         ]                            (6)
                                            T              γ s    ( γ s γ )D
                                           g = 0.05 γ s
                                                                     -
                                                         ( )
                                                        g    - 1          50
                                                      槡    γ
                                                                                               2
              式中:g 为全沙单宽输沙率,N?(s·m);D 为泥沙中值粒径,m;g为重力加速度,m?s。
                                                      50
                      T
                  Engelund - Hassen公式尽管是在低能态区条件下建立的,但该推导思路对高能态流区同样适用;
              倘若无量纲化改写公式,可得到无量纲输沙率 φ与无量纲床面切应力 θ (即希尔兹数)的 2.5次方成正
              比关系,呈现非常简洁的物理意义。然而公式将临界希尔兹数简单取为 0.06、取特征高度和特征长度
              比值为定值等简化手段,使其无法摆脱经验公式使用范围有限、通用性较差的通病。一般适用于床沙
              粒径大于 0.15mm的情况,在面对床沙粒径小于 0.15mm时,悬沙浓度对流速分布的影响导致相似性
              不再成立,公式结果存在一定偏差。
                          [7]
                  VanRijn 针对含沙量分布,假定扩散系数满足抛物线常数分布,浑水颗粒沉速用 Richardson - Zaki
              型方程描述,并依据恒定均匀流泥沙浓度基本方程确定含沙量垂线分布;流速垂线分布按照对数型流
              速公式描述,积分得到悬沙单宽输沙率公式。然而抛物线常数分布假定导致公式以一半水深为界分成
              两部分,且均包含有复杂积分和大量参数,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VanRijn在此基础上提出水力粗糙
              度计算方法,针对床沙中值粒径 0.1~2mm范围,利用回归分析,简化公式为幂函数形式:
                                          q                U - U       2.4 D
                                           s                   cr         50  - 0 .6
                                             = 0 .012 {                    D                            (7)
                                          UH         [( γ s γ 1)gD ] 0.5} H  
                                                         ?-
                                                                 50
                                                         12R b
                                              0.19D  0.1 lg(  ) 100 ≤D ≤500μ m
                                                   50                  50
                                                         3D 90
                                        U =                                                             (8)
                                          cr
                                                       12R b
                                             8.5D 50 0 .6 lg(  )  500<D ≤2000μ m
                                                                      50
                                                        3D
                                                          90        1?3
                                                           (  -  2)
                                                            γ s γg
                                                    D = D                                               (9)
                                                        50  γ s ν
                                           3
              式中:q为体积单宽输沙率,m ?(s·m);U 为临界起动流速,m?s;R 为床面阻力对应的水力半径,
                                                       cr
                     s
                                                                               b
                                                                                                2
              m;D 为颗粒参数,用于表征床沙运输能力和床面参考含沙量;ν 为清水运动黏滞系数,m ?s。
                   
                  VanRijn公式在含沙量垂线分布创新改进,有利于优化浓度分布的描述,但也导致形式过于复杂
              不便使用;尽管采用简化幂函数代替,但粗糙度预测方法和回归分析增加公式的经验性,不可避免地
              限制通用性。
                  杨志达    [8] 基于湍流理论,从平衡状态的含沙量和流速的垂线分布出发,利用对数型公式将输沙
              率、水力变量和泥沙变量建立联系,并依据实验室水槽和天然河流资料确定参数,其一般形式为:
                     8
                —  1 4 6 —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