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79
视为阻力系数与其他变量相抵消,阻力系数项记为 1)、表征水流强度的水流动力因子项和表征泥沙特
性的泥沙因子倒数项。同时为保证对比分析一致性,公式均转化为含沙量形式,计算过程中无变化的
物理量均认为是常数项,故水流挟沙力可表达为阻力系数项、水流动力项、泥沙因子倒数项与常数项
的乘积,而杨志达 1979年公式和杨志达 1996年公式由于采用对数和的形式,难以单独将水流动力项
和泥沙因子倒数项单独划分出来,故未列于表中。三大主要因子分解形式如表 2中所示。
表 2 水流挟沙力相关因子项
阻力系数项 水流动力因子项 泥沙因子倒数项
[
1 30 .2H χ
2]
I+
Einstein公式 f 0.5 aS va 2.303lg ( ) 1 I
m
H K s
U 3 1
Bagnold公式 f m
H ω
U 3 1
Engelund - Hassen公式 f 1 .5
m
H D 50
(U - U cr ) 2.4 1
VanRijn公式 1 0 .1
H D 50
2.356 1
U
马宏博公式 f 0 .678
m
H D 50 0.178
0.62
0.0022 + S v H
U 3 0.62 ln ( )
-
张红武公式 1 H ( ) κ ( ) 6D 50
γ s γ m
γ m ω m
U 3 0.76 1
张瑞瑾公式 1 H ( ) ω 0.76
3.2 水流动力因子与泥沙因子分析 西方学者在式(22)基础上采用的流速分布和含沙量分布各异,
但受实测资料限制,往往是针对水力因素优化调整,但从水流动力因子来看,各家公式均表达为流速
与水深的比值。而 Einstein公式仅为水深的倒数,完全忽视了流速的影响,这一点在于泥沙因子倒数
项中的参考高度 a处的泥沙浓度同时包含了流速和泥沙因素,隐藏了参数的影响机理;另外从水流动
力因子指数来看,国内学者流速指数仅在 2左右,而西方公式流速指数约为 2.5~3.0,往往更大,同
参照推移质输沙模式建立公式有关,放大了流速和水深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效应。
西方学者公式中,Einstein公式以体积含沙量为组成部分,本质是由推移质输沙图形计算而来,
暗含床沙影响因素,故西方学者泥沙因子倒数项或包含沉速、或包含床沙粒径。实际上图 1表现出水
流挟沙力与悬沙和床沙的中值粒径均具有潜在负相关性,悬沙和床沙的中值粒径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
变量均会对水流挟沙力产生影响,应同时考虑在内。张瑞瑾 [16] 、费祥俊 [19] 指出,悬移质泥沙存在具
有抑制水流紊动的作用,尤其高含沙浓度会使流速分布趋向更不均匀;张红武等 [20] 通过对黄河大量实
测资料分析发现,当悬沙浓度过大时,含沙量分布公式(如 Rouse公式)计算值存在较大偏差,实测含
沙量分布往往更偏于均匀。此外,从能耗原理的角度来看,高含沙量也能够提高悬浮泥沙耗能占浑水
紊动能的比例,减小群体沉速或通过水沙分布图形,从而提高水流输沙效率。因而水流挟沙力计算尤
其是面对高含沙水流时,应当充分考虑悬沙浓度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
悬沙浓度抑制水流紊动的作用带来的是卡门常数 κ的减小,且当含沙量高于一定值时,沉速大幅
度的减小又会使得 κ回增。侯琳等 [18] 利用包含高含沙水流的大范围实测资料,点绘出 κ与含沙量 S V
的关系式(20)也能够反映这一点。
而悬沙浓度对含沙量分布的影响可以在以下式表示的泥沙悬浮指标 Z中体现:
ω
Z = (23)
βκ u
4
— 1 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