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128
图 15 最大温降与汽相体积占比随温度的变化
由于文丘里几何结构,沿流动方向,渐扩段流速逐渐减小,压力逐渐恢复,此流动特性决定了片
状空腔的发展上限,当压力恢复至高于主流温度对应的饱和蒸汽压时,片空化难以维持。片空化尾部
需更大汽化潜热,导致温降并引起局部压力降低。观察图 16可知,温降导致平均空腔尾部闭合位置
降低,这都表明了热力学效应对空化发展存在抑制作用。
ave
x 提前、尾部平均气相体积分数 α ave
图 16 平均空腔闭合位置与腔体尾部平均汽相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随着温度升高,热力学效应会增强,同时流体密度、黏度、汽化潜热等物性参数也均有明显变
化。其中,密度与黏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有利于空腔气液交界面生长。基于压差理论(以远场压
力 p 与饱和蒸汽压 p的压差表示空化发生的难易程度)提出无量纲压力比 p ,即饱和蒸汽压 p?远场
∞ v v
压力 p 。Brennen [18] 基于 Rayleigh - Plesset方程,定义了仅取决于流体温度和液体物性的热参数 Σ :
∞
2 2 2
C T
α l
Σ = ρ v L?( ρ l p,l ∞ 槡 ) (7)
为液体热扩散率。
式中:T 为自由流温度;α l
∞
为考虑空化 诱 发 结 构 不 同,如 水 翼 和 文 丘 里 管,引 入 结 构 参 数 和 流 速 参 数 进 行 无 量 纲 化,如
Franc提出了 Σ [20] :
3?2
Σ = Σ H ?v (8)
槡
th
th
式中 H 为文丘里喉部高度。
th
图 17(a)为 Re与 Σ 随温度的变化,可发现随着温度升高,Re与 Σ 均呈现单增趋势(灰色虚线箭
头表示),Re增长率为 102%,Σ 增长率为 3811%,只看增长率则 Σ 增长幅度更大,但仅对比促进的
Re与抑制的 Σ 是不足以解释空化流动中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图 17(b)中对比了不同空化条件下 p
4
— 9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