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7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127

图 14 空腔平均脱落流态及其分布

                  Brennen [18] 认为需要考虑热效应抑制作用对空化区域温降影响,提出了当地空化数表达式:
                                                      p - p   p - p(T)
                                                    =  ∞   c  =  ∞  v  c                                (4)
                                                 σ c
                                                      1          1
                                                                    2
                                                          2
                                                        ρ v       ρ v
                                                      2   th     2  th
              式中 p为空腔液相压力,是此时空腔内局部温度 T对应的局部蒸汽压力 p(T),其与上游远场压力
                    c                                       c                     v   c
              p(T )之间的压力差 Δ p = p(T ) - p(T)。由于空化区域由液相、气液边界与腔体构成,空腔内部热
               v  ∞                    v  ∞    v  c
              效应产生的温降难以测量,应用一阶近似将初生空化数与当地空化数关联起来,如下所示:
                                             1             d p         d p
                                                             v
                                                                          v
                                                 2
                                              ρ l th σ c σ ) =  (T- T ) =  Δ T                          (5)
                                                v( -
                                             2             dT   c  ∞    dT
              式中 dp?dT可 从 流 体 饱 和 蒸 汽 压 - 温 度 曲 线 计 算 得 到。 为 量 化 空 化 区 域 尺 寸 随 着 温 度 的 变 化,
                     v
              Stepanoff等  [19] 引入了一个无量纲参数,称为 B因子,定义为空化过程中蒸发的液体体积与所产生的蒸
              汽体积之比,并给出了若干个 B因子半经验值。在确定 B因子情况下,温差 Δ T可用于量化空化过程
              中的热效应作用。
                                                                L
                                                              ρ v
                                                       Δ T = B                                          (6)
                                                               C
                                                             ρ l p,l
                                                                     分别为气相与液相密度。
                                    p,1
              式中:L为汽化潜热;C 为液体在恒压下的比热容;ρ v                        和 ρ l
                                                                                  随 温 度 的 变 化 ( σ=1.126 ,
                                                             max
                  图 15为 25~60℃ 内,腔 体 内 部 最 大 温 降 Δ T 与 气 相 体 积 占 比 β v
                                                                   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 50℃之前,腔体
              1.712)。结果显示,随主流温度升高,Δ T 迅速增大,β v
                                                    max
                              增长速度较快,说明此时腔体生长主要由空化过程驱动,热力学效应并不显著。在
                   max
              内 Δ T 较小,β v
                                               
              50与 60℃之间存在一个转变温度 T ,此时空腔发展到极限位置,β v                           达到峰值。在更高温度下,需要
              更多液相水蒸发来维持空化发展,汽化潜热需求增大导致腔体局部温降增大,热力学效应显著抑制空
                                                           均明显降低。
                                                    max
              腔的进一步发展。在更大空化数工况,Δ T 与 β v
                                                                                                —  9 5 3 —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