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122
3 结果与讨论
3.1 非定常空化流动特性分析 图 5为空化数 σ = 1.126 、不同温度下的一个典型周期内的非定常空化
演化过程,其中 t为一个典型周期的演化时间,单位 ms。在 t = 0.1 t时,开始出现由若干微小气泡构
0 0
成的初生空化,此时空腔形态的特征不明确且难于观察界定。t = (0.1~0.4)t时,附着在壁面的空化腔
0
体尺寸不断增大,且沿下游逐渐发展。t = (0.4~0.5)t时,附着片空腔的腔体长度达到最大值。t = 0.6 t
0
0
时,片空腔尾部闭合处产生了明显的坍塌和溃灭射流现象,并产生脱落云空化。t = (0.7~0.9)t时,片
0
空化完全演变为云空化,形成连续涡旋脱落的马蹄形云雾。t = 1.0 t时,片空化主体由于连续云空化脱
0
落导致的能量耗散,腔体逐渐缩小,云空化脱落减弱并消失。
在空化发展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空腔特征长度增加,云空化出现时间更早(如 50℃提前至
(0.3~0.4)t),且坍塌溃灭现象更为强烈,持续时间也更长。然而,这些趋势与温度并不呈单调关系。
0
在该空化数下,20~50℃空化腔体特征长度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但是当温度继续升高到 60℃,
空腔的发展和坍塌溃灭现象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弱,原因是热力学效应对空化发展的抑制,后面将作
定量分析。
图 5 典型工况下的非定常空化演化过程及气相分布( σ = 1.126)
图 6对比了相同温度(50℃)三种空化数条件下的空化演化过程。空化数不同,虽然空化剧烈
程度存在差异,但空腔总体演化过程存在类似规律。随着空化数增加,附着片状空腔的特征长度和
厚度显著减小。此外,在较大空化数下,片空化转变为云空化的时间较晚(滞后( 0.1~0.2)t),而
0
且产生的脱落云空化微弱,分离后马蹄形云状腔体的体积较小,并且整个分离过程提前结束(提前
0.1t)。
0
— 9 4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