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124

+
              式中:h 为初始高度,可以定义为片腔平均厚度的 15%;c为局部摩擦系数,由无量纲粗糙度参数 k
                      ref                                           f
              和雷诺数 Re共同决定。










































                                         图 8 不同温度下空化云脱落的时空演化对比( σ = 1.126)

                  图 9为空化数 σ = 1.126、多种温度条件下,片空化发展为云空化过程中回射流长度的变化。在
              1.42ms之前,空腔发展较稳定,回射流长度较小。1.42~2.84ms回射流逐渐沿壁面流动,但其强度
              仍无法对片空腔产生明显影响。2.84ms后回射流几乎发展至文丘里喉部位置,此时回射流长度最大。
              50℃时回射流最大长度为 7.49mm,受到热力学效应影响,60℃回射流最大长度降低至 6.99mm,且出
              现时间明显提前。

























                                       图 9 片空化至云空化发展过程中壁面回射流长度( σ = 1.126 )
                —  9 5  —
                     0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