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2025年第56卷第8期
P. 121

污染物污染 4 大类,常用的评价方法有背景值                               表 1 我国主要湖泊、水库清淤工程典型案例
              法 [11] 、经验值法   [12] 、表观效应阈值法      [13] 和平衡       区域          时间         清淤量/万 m 3      来源
              分 配 法 [14] 、 生 物 鉴 定 法 [12] 等 。 针 对 单 一 污 染              2008—2012 年       3910      文献[5]
                                                               太湖
              物,在评价方法上也有差异。目前,我国尚未                                     2023—2023 年       4000      文献[6]
              制定一个全国标准的底泥污染评价方法,仅在                             滇池      1998—2024 年      1502.2     文献[7]
             《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             [15] 中规      巢湖      2018—2035 年       2640      文献[8]
              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白洋淀      2020—2035 年       350       文献[9]
              国际上,更多的底泥质量标准是用于评价底泥                            洞庭湖      2020—2024 年       11.02     文献[10]
              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16] 。目前我国清淤
                                                             洋河水库         2023 年         820       文献[2]
              工程的目的更多关注解决黑臭水体底泥中高有
              机 质 以 及 富 营 养 化 水 体 底 泥 释 放 营 养 盐 的 问
              题,但这方面仍缺乏可供参考的评价方法。
                  本文围绕如何评价河湖库底泥污染,尤其是聚焦底泥存在有机污染、氮磷污染时的评价方法,通
              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文献和标准,从目前我国河湖库治理及主要污染问题出发,探论了底泥污染
              的类型、底泥评价的指标,以及底泥有机污染和氮磷污染的判断方法。


              2 底泥评价体系


              2.1  底泥评价方法  依据清淤工程的目的,从清除底泥对水体产生的物理性淤积、化学性污染、生物
              性损坏 3 个方面,将不同目的的底泥评价方法分为工程清淤、环保清淤、生态清淤和多目的清淤 4 种
              类型  [17] 。不同清淤类型所针对的目标物不同,在评价时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也各有侧重。本文根据不同
              清淤工程的目的,总结底泥评价方法如表 2 所示。

                                              表 2 不同目的清淤工程底泥评价方法
                 类型               目的                  评价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需求断面和现状断面之间的对比,出现障碍的差异部分
                工程清淤    防洪、通航、扩大水库有效库容               断面评价法
                                                                    成为清淤的对象
                        黑臭河道   [18] 、湖泛  [19] 、水库厌
                环保清淤                                污染物评价法          对水体产生危害的污染物以及产生危害的范围进行评价
                                氧问题  [20]
                                                  底质评价法、污染物
                生态清淤         底栖生物生态保护                               化学性污染用污染物评价法,物理性修复用底质评价法
                                                       评价法
                                                                    在平面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单一目的评价得到的最大
               多目的清淤           多种目的综合               包络线评价法
                                                                    范围、最大深度,用包络线的方式进行确定

              2.2  底泥评价体系的重点  根据清淤工程的目的,可分别采用“断面评价法”“污染物评价法”或
             “底质评价法”对底泥进行评价,“包络线评价法”是联合运用上述 3 种方法后,在清淤的范围与深度
              上取最大值的评价方法。根据清淤工程目的可构成图 1 所示的评价体系,不同类型的清淤工程可根据
              其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
                 “断面评价法”可依据水利工程、航道工程现行的标准规范与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和实施。“污染
              物评价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的环保清淤,也适用于底泥污染对生物产生影响的工程,大多数“多目
              的”清淤工程中较多采用此法。“底质评价法”针对每一种受损底栖生物的特点进行评价,是一种
              趋向单一生态清淤工程的专项评价,这种为了满足底栖生物生长、改善底质条件而开展的清淤工程
              实例并不多见。 因此,“污染物评价法”在底泥评价体系中最为常用,也是提高清淤工程效率的重

              要方法。

                                                                                               — 1085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