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2期
P. 13

分省区情况看,各地区用水总量发生极值时点也是不同步的,用水总量变化与各地区用水水平、经
               济发展水平以及水资源供给能力密切相关。如黑龙江、安徽、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
               区,现状用水更多的受到了水资源供给约束,供水工程对其用水总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
               此这些省区用水总量峰值发生时间较晚。



               4  中国用水极值讨论

                   综合中国近 20 年来实际用水总量变化和未来用水极值预测,以下 4 点需要进一步讨论。
               4.1  拐点的假象:用水总量变化现象                 根据全国水资源公报统计,1997 年以来全国以及分行业用水
               总量变化如图 12 所示。可以看出,2013 年全国用水量达到 6183 亿 m ,为近年来最大值,之后略有下
                                                                             3
               降,表现出拐点的现象。从分行业来看,生活用水呈持续增加的态势,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都表现
               出拐点的现象,分别于 2011 年出现最大值 1462 亿 m 和 2013 年出现最大值 3922 亿 m 。中国用水总量
                                                                                           3
                                                              3
               是否已经达到拐点,这是事关未来一个时期水利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的重大判断,本研究认为中国
               并没有达到用水总量拐点的经济条件,2013 年以来的下降只是个假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水资源约
               束作用、发展速度下降、发展方式调整、大力实施节水、提高用水效率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统
               计因素影响不容忽视,甚至可能是拐点假象的主导因素。


















                                                           年份
                                            图 12  1949—2018 年全国及分行业用水量变化
                   首先是水利普查统计修正因素。2010—2012 年开展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得到的工业用
               水量为 1203 亿 m ,比同期中国水资源公报统计用水量少 259 亿 m ,如果没有一次性修正,就需要在
                                                                          3
                              3
               后续时间里逐步调整,这一过程完全体现在近年来全国工业用水总量变化上,2011 年达到最大值
                       3
               1462 亿 m , 然 后 逐 步 下 降 到 2017 年 的 1277 亿 m ; 其 次 是 用 水 总 量 考 核 导 致 趋 势 性 缩 减 统 计 量 。
                                                            3
               2012 年,国家建立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规划到 2030 年全国
               用水总量控制在 7000 亿 m 以内,并且把用水总量层层分解到各个地区,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
                                      3
               的刚性约束,并在执行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考核问责。这样一个制度设计,一方面有效建立了水资源
               刚性约束机制,倒逼全行业节水,提升用水效率;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趋势性缩小统计数据的动力,
               以使得用水总量不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因素,而用水监测计量不完善、用水统计口径不规范等都掩
               盖了这一问题。
               4.2  供 给“ 天 花 板 ”: 受 胁 迫 的 用 水 需 求      从 产 业 结 构 来 看 , 2017 年 全 国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比 重 为

               51.6%,明显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出现用水拐点时大于 60%的产业结构;从经济发展来看,2017 年,全
               国人均 GDP 为 0.88 万美元,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达到用水总量拐点时普遍超过 2 万美元的经济条
               件;从城镇化进程来看,2017 年 58.5%的城市化率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达到拐点时超过 70%的社会结
               构。三项指标均说明我国还没有达到用水拐点的经济社会条件,用水需求动力仍然十分强劲,但是
               一些区域用水总量却没有明显增加,需求侧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供给的“天花板”现象也是
               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

                                                                                               — 137  —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