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5期
P. 51

表 3  2020 年鄱阳湖万亩以上单退堤进洪时长和最大蓄洪率推算
                                 设计      计算     进洪                          设计      计算      进洪
                        圩堤                                         圩堤
                 序号             进洪量     进洪量     时长    蓄洪率    序号            进洪量     进洪量      时长     蓄洪率
                        名称                                         名称
                                                                              8
                                                                                      8
                                  8
                                          8
                                ×10 /m 3  ×10 /m 3  /h                     ×10 /m  3  ×10 /m 3  /h
                   1   沙湖山圩      3557    3557   62.5  100.0%  14   横溪圩      6453    6453    95.5  100.0%
                   2   九龙圩       3667    3667   63.5  100.0%  15   浆潭圩      6453    6453    95.5  100.0%
                   3   青山湖堤      3689    3689   63.5  100.0%  16  泊洋湖圩      8067    8067    125.0  100.0%
                   4   龙潭圩       3850    3850   65.5  100.0%  17   立新圩      8568    8568    143.0  100.0%
                   5   涂纪圩       4033    4033   67.0  100.0%  18   周溪圩      10193   9140    209.0  89.7%
                   6   角丰圩       4033    4033   67.0  100.0%  19   皂湖圩      10377   9140    209.0  88.1%
                   7   枭阳圩       4033    4033   67.0  100.0%  20   莲南圩      10450   9140    209.0  87.5%
                   8   西河联圩      4290    4290   70.0  100.0%  21  潼丰联圩      10633   9140    209.0  86.0%
                   9   新培圩       4767    4767   75.0  100.0%  22  水岚洲圩      12100   9140    209.0  75.5%
                  10   南溪圩       5060    5060   78.0  100.0%  23   莲北圩      16243   9140    209.0  56.3%
                  11   寺下湖圩      5500    5500   83.5  100.0%  24  南北港圩      25300   9140    209.0  36.1%
                  12   马咀圩       6050    6050   90.0  100.0%  25  新妙湖圩      42075   9140    209.0  21.7%
                  13   浆潭联圩      6160    6160   91.5  100.0%  小计           225602  161350          71.5%





























                                 图 7  部分单退圩运用前后遥感监测水域变化不大(2020 年 7 月 8 日、7 月 14 日)
               大的单退圩,可进一步采用溢流堰+进洪闸结合的方式,加大过流断面,提高进洪能力。
                   由于湖区地势低洼,宣泄不畅,鄱阳湖水位上涨后退水往往非常缓慢,有的长达数十甚至数月
               之久。现单退圩仅部分达到降雨或内渗常规排涝能力,进洪泵站极易受淹,且多数无排涝设施,对
               分洪后的应急排涝设施更是缺乏考虑。考虑到区内耕地肥沃,灾后需迅速恢复生产和秋种,按分洪
               要求完善和增设排涝泵站、涵闸等应急排涝设施非常必要。
                   此外,高水位时湖区低等级交通基本中断,由于分洪的圩堤数量众多,监管部门很难快速确定
               各圩堤是否参与分洪,甚至堰口会堆筑子堤人为限制进洪,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必然影响分洪
               效果。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虽然效果好,但时间分辨率低,光学卫星还受天气影响较大                                         [24] 。非常有必
               要在分洪口门增加水位或智能视频(图像)监测设施,实时掌握内外堤水位和分洪情况。
               3.4  洪水资源化,探索滨湖蓄洪水库建设                    受季风影响,流域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汛期洪水充

               盈,成弃水快速下泄,非汛期又会带来水资源短缺问题。将部分洪水转化为常规水资源进行综合利
               用,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水资源的时间不平衡和短缺的矛盾                             [25] 。洪水资源化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问

                                                                                               — 553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