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38

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2  黄河流域治理的思考

                   黄河全长 5464 km,流域总面积 79.5 万 km ,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也是我国乃至世界
                                                         2
               上输沙量最大、含沙量最高的大江大河                  [7-8] 。黄河流域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
               态屏障,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在我国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
               位。黄河流经 9 个省(区),流域九省 2018 年底总人口 4.2 亿,占全国 30%以上;地区生产总值 23.9 万
                                                        [9]
               亿元,占全国 26%左右,是我国重要经济地带 。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例如流域生态环境脆弱           [10] 、部分地区水灾害依旧频繁           [11-12] 、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       [13-15] 等。这些问题
               充分体现了“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揭示了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工作的复杂性、协同性和整体
               性 [16-18] 。黄河流域保护与治理工作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以下 5 个方面的因素。
                  (1)问题复杂性。黄河流域存在水资源短缺                    [19-21] 、水生态退化   [22-23] 、水沙关系失调    [24-25] 、水资源
               利用效率低下       [26-27] 等复杂多样的水问题。流域内各区域用水行为、用水政策、用水管理与流域水系
               统互为反馈,凸显了问题的复杂性                [28] 。
                  (2)资源多样性。流域内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包括河川径流和地下水资源,以及
               湿地、森林、农田、沙漠和动植物群落组成的多样化生物圈资源。文化资源包括仰韶文化、马家窑
               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不同的文化类别。黄河流域是全国文化中心,也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
               要根基   [29-30] 。
                  (3)保护系统性。流域内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
               展要兼顾各种要素,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先行。
                  (4)治理综合性。黄河流域上游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低;中游水土流失严重,支流污染
               问题突出;下游生态水量不足,河口天然湿地萎缩                        [31-32] 。这些问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
               综合治理势在必行。
                  (5)发展适宜性。流域是一种以河流为纽带的特殊类型经济区域,人口是发展基石,产业是发展
               动力,城镇为发展载体,形成由分水线包围的带状经济空间。沿黄九省(区)在产业选择、城镇布
               局、基础设施等领域应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的整体定位                            [33-35] 。
                   总体来看,五大因素描绘了一幅由“水-生-人”三元体构成的黄河流域图谱,以水为脉络、以生
               态为基底、以人为核心,关系复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
               全、生态安全提供重要支撑。从系统治理出发,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首要任务是
               能够定量感知“水-生-人”三元体的发展状态和质量,为实现幸福河目标提供科学决策支撑。因此本
               研究提出了表征流域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数 BDI 及其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流域发展质量提供决
               策依据。


               3  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理论及方法

               3.1  流域发展指数        流域是由河流、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的远离平衡态的复杂
               巨系统,其本身就是或近似是耗散结构。本文利用 BDI 表征流域发展质量,它是基于熵值和耗散结
               构的综合评价指标,表征了流域发展指标的不确定性和系统的稳定性。BDI 数值越大表示流域发展质
               量越高,越趋于良性循环;数值越小表示流域发展质量越低,所处状态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
               监管,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

               3.1.1  信息熵     黄河流域巨系统元素众多,信息量巨大,在耦合量化研究过程中会出现度量单位不
               统一和维度灾等潜在问题。本研究引入经典信息论中熵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对流域系统中指标元素

                 — 918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