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35
(a) 实际发电量 (b) 海明贴近度
图 6 各方案下 300 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图 6 中展示了三类方案在各场次下的实际总发电量与海明贴近度。可以看出理想方案的实际发电
量与海明贴近度指标在各场次下均高于另外两种模型所制定的方案;此外,由图 6 可知,相较于确定
性优化模型而言,耦合模型的实际发电量与海明贴近度整体上均较好。300 场计算结果下,理想方
案、确定性模型、耦合模型的实际发电量均值分别为 5646.30 万、5561.70 万、5630.17 万 kW·h。相比
于确定性模型,耦合模型实际发电量增加 1.25%,且仅低于理想方案 0.27%;理想方案、确定性模
型、耦合模型的海明贴近度均值分别为 1、-2.70、0.35,耦合模型的海明贴近度均值要高于确定性模
型,且更接近理想方案,因此耦合模型的实际运行风险要小于确定性优化模型。对图 6 进一步分析可
知,确定性模型在多数场次下出现海明贴近度较小且发电效益较低的情况,而耦合模型在这些场次
中均有效增加了发电效益并降低了运行风险。这说明,对于一些采用确定性模型容易造成极端风险
的场次,耦合模型都能够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较小。因此,整体而言,耦合模型对于提高发电效益
和方案可靠性都有显著作用。
6 结论
本文从水电站短期优化运行的实际生产过程出发,提出一种耦合整体预报不确定性的水电站短
期优化调度模型。其将各时段预报径流的不确定性转换为预报径流与径流预报误差之间的关系,进
一步耦合不同时段之间径流预报不确定性之间的相关性,将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看作一个整体。进
一步,考虑到所建分布的复杂性,采用聚类分析和 copula 函数对建立的分布进行简化,并提出了相
应的求解方法,最后将所提模型与传统的确定性优化模型进行对比。通过实例运算和对比结果表
明,简化处理后的联合分布仍然能够反映预报不确定与预报径流量级以及预见期之间的关系,简化
结果是合理的。通过选取典型日和多场模拟结果的求解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对于发电效
益提高以及降低运行风险的有效性。因此本文所提出的新优化模型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行性,为
解决径流预报不确定性对于水电站短期优化运行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参 考 文 献:
[ 1 ] 纪昌明,李荣波,田开华,等 . 基于来水不确定性的梯级水电站负荷调整耦合模型——以锦官电源组梯级
水电站为例[J]. 水利学报,2017,48(1):1-12 .
[ 2 ] 明波,李研,刘攀,等 . 嵌套短期弃电风险的水光互补中长期优化调度研究[J]. 水利学报,2021,52(6):
712-722 .
[ 3 ] 纪昌明,俞洪杰,阎晓冉,等 . 考虑后效性影响的梯级水库短期优化调度耦合模型研究[J]. 水利学报,
2018,49(11):1346-1356 .
— 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