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95
'
形成冰塞时垂线平均流速 U 满足:
Uℎ = U ′(ℎ−∆ℎ ) (28)
联立式(27)、式(28),可得
U ℎ é æ n ö 2/3 ù -1/6
U ′ = ℎ−∆ℎ ê ê 1 + ç n 1 ÷ ú ú (29)
0
ë è 2 ø û
式中 U ′ 为形成冰塞时的垂线平均流速。
根据式(28),形成冰塞后,冰塞部位垂线平均流速大于形成普通冰盖时的垂线平均流速。平均
流速增大,而起动流速减小,则显然可以起动的泥沙颗粒粒径将变大。
令明渠流条件下可起动的最大泥沙粒径为 D max ,小于粒径 D max 的沙粒占床面沙粒的 ε ,则:
1
P (U > U ) = ε = P (D < D ) (30)
0 0c 1 max
冰盖流条件下,
P (U > U c ) = P (k U > k U 0c ) = P (U > U 0c ) = ε 1 (31)
1
0
1
0
冰塞条件下,
P ( U ′ > U ′ c ) > P (U > U c ) = ε 1 (32)
式中: D 为明渠流条件下可起动泥沙颗粒的最大粒径; ε 为床面上小于粒径 D 的沙粒占床面沙
max 1 max
粒的比例;P 为发生某一事件的概率。
式(30)-式(32)表明,冰盖流与明渠流条件下的可起动最大泥沙粒径相同,但形成冰塞后的可起
动最大泥沙粒径将增大,冰塞所在断面将产生冲刷。
6 头道拐河道断面冰期强烈冲淤变化分析
以 2014 年黄河头道拐断面的冰期实测资料为例,对断面的冲淤机理进行分析。
2014 年头道拐断面不同时段冰盖下冰花厚度分布如图 7 所示。
4.0
3.5 1 月 4 日
3.0 1 月 19 日
2 月 22 日
2.5
冰花厚度/m 2.0 2 月 28 日
1.5
1.0
0.5
0.0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750
距离/m
图 7 2014 年冰期头道拐断面不同时段冰花厚度分布
由图 7 可知,封河期内右岸附近冰花厚度明显大于左岸,大量冰花集聚在右岸 600~700 m 范围
内,相当于在右岸附近形成了局部冰塞。对比图 1 和图 7 可知,由于冰塞的阻水作用,水流被挤压到
了左岸附近,左岸附近流速增大导致可起动最大泥沙粒径增大,进而引起左岸附近冲刷。右岸附近
冰花厚度在 1 月 19 日达到最大约 3 m,而后逐渐减小;左岸冲刷深度从 1 月 4 日到 2 月 28 日均逐渐增
大,但 2 月 22 日到 2 月 28 日间增大速度已趋慢,断面形态已趋于稳定。说明整个时间段内,右岸附
近冰花都存在阻水作用,只是随着冰花厚度减小阻水作用减小,左岸冲刷速度变慢了。统计各日期
— 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