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7 - 2022年第53卷第1期
P. 107

①初始化种群中各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并设置初始种群 P,群体规模 N,迭代次数 I 和最大允
               许速度 V    。
                      max
                   ②评价当前种群 P 中所有粒子的各目标值(即适应度值)。
                   ③按照动态加权和非支配排序的策略更新种群 P中各个粒子的个体最优位置 p 和全局最优位置 p 。
                                                                                                      g
                                                                                      i
                   ④通过引入自适应惯性权重和变异操作,计算各粒子新的位置和速度,并重新计算每个粒子的
               各目标值。
                   ⑤以所得粒子是否接近全局最优解作为收敛准则,若未达到收敛,则返回步骤②,继续更新种
               群;若收敛,则输出种群 P 作为 Pareto 解集。
                  (5)步骤 5。将{ }     m  和{ } n  合并为{ }   m + n ,根据各优化目标的重要性确定权重向量 W,采用理
                                                    Q
                                Q
                                        Q
                                          2
                                  1
                                  i
                                   i = 1  i  i = 1    i  i = 1
                          Q
               想点法   [37] 对{ } m + n 中的配比方案进行比选,以获得不同偏向(性能型、经济型、环保型和均衡型)的
                           i
                             i = 1
                               *
               理论最优配合比Q 。
                                                                                       *
                  (6)步骤 6。结合现行规范和设计要求,对上述设计出的理论最优配合比Q 进行试拌、调整,最
                                           **
               终得到实际使用的最优配合比Q 。
                                 **
                  (7)步骤 7。将Q 的试验结果添加到当前数据库中,丰富配合比试验数据,以实现知识的不断累积。








































                                                图 2  HPC 配合比智能优化设计流程



               4  实例分析

                   结合某工程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 HPC 配合比智能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已知该工

                — 102  —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