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106
3 研究方法
3.1 DAR(1)模型原理 DAR(1)模型可表述为 [20]
A= VA + (1 - V)Y t (1)
t
t
t t - 1
式中:V为一个取值为 0或 1的独立随机变量,取 0的概率为 1 - β ,取 1的概率为 β
t
P(V= 1) = β = 1 - P(V= 0) (2)
t t
t
Y为独立随机变量,取 0的概率为π 0 ,取 1的概率为π 1
,k = 0,1 (3)
P(Y= k) = π k
t
A为自回归分量,其表达式为
t
A ; 依概率 λ
t - 1
A= Y; { t 依概率 1 - λ (4)
t
)和 λ ,取值范围为(0,1)。λ由理论
t - 1
模拟过程从 A 开始,模型的两个参数分别为 π 0 π 1
( = 1 - π 0
、 为样本序列平均干湿游程所占比例,由
自相关函数( ACF)通过一阶自相关系数由式(5)估计,π 0 π 1
式(6)计算。
k
corr(A,A ) =r(A) = λ,k ≥1 (5)
t
t - 1
k
—
T 0
= (6)
π 0 = 1 - π 1
— —
T + T
0 1
— —
式中: T 为干日平均游程(状态为 0); T 为湿日平均游程(状态为 1)。
1
0
将 DAR(1)模型的两个参数代入式(7),计算一步转移概率,进而可得 DAR(1)的一步概率转移
矩阵式( 8)
p(i,j) =P(A = jA= i) (7)
t + 1 t
λ + (1 - λ ) π 0 (1 - λ ) π 1
P = (8)
(1 - λ ) π 0 λ + (1 - λ ) π 1
3.2 DARMA(1,1)模型原理 DARMA(1,1)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25]
X= UY+ (1 - U)A (9)
t t t t t - 1
式中:U为取值为 0或 1的独立随机变量,取 0的概率为 1 - β ,取 1的概率为 β 。
t
P(U = 1 ) = β = 1 - P (U = 0 ) (10)
t t
将式(10)代入式(9)中可得
{ Y; 依概率 β
t
X= A ; 依概率 1 - β (11)
t
t - 1
随机变量 A与 Y具 有 相 同 的 概 率 分 布,且 与 Y相 互 独 立,X与 A构 成 一 阶 二 元 Markov链。
t t t t t
)、λ 、β ,且取值范围为(0,1)。λ初值取 r?r,
DARMA(1,1)模型的三个参数分别为 π 0 π 1
2 1
( = 1 - π 0
采用牛顿迭代法,当式(12)取最小值时求得。
M
k - 1 2
λ ∑
φ = (r - c λ );k ≥1 (12)
k
k =1
式中:M为考虑滞后最大阶数;c由 DARMA(1,1)模型的一阶自相关系数确定。
k - 1
corr (X,X ) =r (X) =c λ (13)
0 t t - k k
且 c满足 c = (1 - β )( β + λ - 2 λβ ),解方程可得 β 的取值为
2
(3 λ - 1 )± (3 λ - 1 )- 4 (2 λ - 1 )( λ - c)
槡
β = (14)
2(2 λ - 1 )
将 DARMA(1,1)模型的三个参数,代入式(15)计算一步转移概率,进而可得 DARMA(1,1)的
— 9 9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