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2022年第53卷第8期
P. 80
MSWEP和站网雨量的融合数据。
在具有实测数据的空间位置,以站点实测降水 P 作为降水 “真值”,以原始的或经过空间降尺度
o,i
处理的 MSWEP栅格数据 P 为背景值,则该位置降水误差为:
s,i
e = P - P s,i (4)
i
o,i
对于研究区域内没有站网观测数据的位置 j,通过各邻近位置已知的降水误差估计,即:
^ = f[P - P ,P - P ,…,P - P ]
e o,1 s,1 o,2 s,2 o,n s,n (5)
j
最后将降水误差估计值叠加至背景场,即可得到融合后的降水估计值:
P= P + ^e = P + f[P - P ,P - P ,…,P - P ] (6)
j S,j j S,j o,1 s,1 o,2 s,2 o,n s,n
式中:P为位置 j的降水融合结果;f为误差估计函数。
j
本文采用 GWR方法处理式(6)中的误差估计函数 f。GWR将回归模型参数表示为空间位置的函
数,从而可 以 描 述 降 水 与 相 关 影 响 变 量 之 间 的 空 间 非 平 稳 关 系。 在 式 ( 6)的 基 础 上,GWR实 现
MSWEP与站点降水融合的主要原理如式(7)所示,其具体过程见文献[21]。
p
S,j∑
P= P + (u,v)x+ ε i i = 1,2,…,n (7)
j β k i i ik
k =1
(u,v)是观测点 i的第 k个回归参数
式中:( u,v)为待估点位置 j的邻近观测点 i的空间位置;β k
i i i i
为残差,假设服从独立正态分布;x为降水的第 k个
( k = 1 ,2,…,p),随空间位置变化而变化;ε i ik
影响变量。
2.3 降水精度统计指标 为解析 MSWEP数据在空间统计降尺度以及融合前后的统计精度,本文以站
点实测雨 量 资 料 为 基 准, 采 用 平 均 误 差 (MeanError, ME)、 平 均 绝 对 误 差 (MeanAbsoluteError,
MAE)、相对偏差(RelatvieBias,RBIAS)、相 对 绝 对 值 偏 差 (RelatvieAbsouluteBias,RABIAS)、相
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CC)、纳什效率系数(Nash - SutcliffEfficiency,NSE)6项指标评价降水
估计精度。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 N
ME = ∑ (O- S) (8)
i
i
N i =1
1 N
MAE = ∑ O- S i (9)
i
N t =1
RBIAS = ME?O (10)
RABIAS = MAE?O (11)
N N N
∑
CC = (O- O)(S- S)? ∑ (O - O) 2 ∑ (S- S) 2 (12)
i
i
i
i
i =1
i =1 槡 i =1
N N
i ∑
∑
NSE = 1 - (S- O) 2 (O- O) 2 (13)
i
i
i =1 i =1
式中:N为参与评价的样本数量;O和 S分别为站点降水观测值和待评价降水数据的雨量,O和 S为
i i
相应均值。
3 研究区域和数据
3.1 研究区域 汉江是长江中游左岸最大支流,干流全长约 1570km,发源于秦岭南麓,流经陕西、
2
湖北两省,最后在武汉市汇入长江。流域集水面积约 15.9万 km ,地理位置介于 106°15′E—114°20′E
和 30°10′N—34°20′N之间 (图 1)。汉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 900mm,降水年内分布不均,汛期
( 5—10月)强降水多发。流域地形以山丘区为主,北侧为秦岭,南侧为大巴山和米仓山,中下游地区
为江汉平原。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区,在全国水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 9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