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85
3 河流泥沙输移特性
3.1 颗粒以悬移形式运动的百分比计算方法 以往研究泥沙输移特性时,往往从输沙量(强度)、泥
沙输移比等方面切入,本节拟从泥沙悬移百分比 P 入手,研究黄河下游河道汛期输沙特性。惠遇甲
ss
等 [23] 统计出的 P 与! ( ! <2)的表达式为:
ss
P = 37.5 + 36.7log! ! <2 (7)
10
ss
罗诗琦 [8] 根据已有成果,给出了 ! 分别在 2~3和大于 3时 P 与 ! 的关系式:
ss
3 2
P = 10.79 ! - 48.48 ! + 80.93 ! - 4.68 2 ≤! ≤3 (8a)
ss
P = 100 ! >3 (8b)
ss
希尔兹数可表达为糙率 n、平均流速 V、水力半径、泥沙粒径的函数:
1?6 2
u 2 RJ (nV?R )
! = = = (9)
( ) ( ) ( )
ρ s
ρ s
ρ s
- 1 gd
- 1 d
- 1 d
ρ
ρ
ρ
为泥沙密度;ρ 为水流密度;J为比降。
式中:ρ s
在黄河的水文测量中,比降数据测次较少,且精度不高 [26 - 27] 。以花园口站实测资料为例,花园口
- 4
站附近河段平均比降一般为 2 × 10 ,但花园口站流量与比降关系很乱,若使用实测比降资料直接计算
希尔兹数将产生较大误差,故实际计算时将比降取为河段平均比降即可。黄河水文年鉴中的糙率数据
一般使用曼宁公式反求,由张罗号等 [28 - 29] 研究成果可知,采用曼宁公式反求糙率往往造成计算得出的
糙率数据奇小,甚至小于平直光滑的玻璃水槽的糙率 0.009。故计算希尔兹数时,糙率数据取河段平
均糙率。鉴于式(7)与式(8)由水槽资料分析得到,缺乏天然河流实测资料的检验,且希尔兹数用于解
决实际河流工程问题时,需要做必要的修正 [14] 。此处采用河工模型相似律对式(7)与式(8)进行修正。
亦即:惠遇甲等学者试验采用的水槽模型,长 16m、宽 0.5m,比降 J = 0.001~0.014 ,模型沙容重
3 3
γ s = 1043~2650kg?m ,按大部分模型沙平均容重取 γ s = 1400kg?m ,比降较小时 J = 0.0015、水深约为
3
= 2700kg?m ,J = 1.5 ,主槽宽 400m,水深为4.5m,由此求得水
5.7cm。黄河高村河段泥沙容重 γ s
= 4.5?
下容重比尺 λ - γ = 1.7?0.4 = 4.25 ,比降比尺 λ J = 0.1 ,水平比尺 λ L = 400?0.5 = 800 ,垂直比尺 λ H
γ s
3?4
λ H
槡 ω
0.057 ≈80,流速比尺 λ V = λ H = 8.94 ,按悬移相似条件得悬沙沉速比尺 λ = λ V ( ) = 1.59 ,由模型
λ L
试验水温与原型水温进行温差分析,可取水流运动黏滞系数比尺 λ = 0.743 ,用张罗号沉速公式 [30] 求
υ
λ 0.625 0.459
λ
ω
υ
= = 0.5。故利用式(7)与式(8)计算时,求出的是
出 λ d = 0.53,修正时可取悬沙粒径比尺 λ d
0.542
λ - γ
γ s
天然河流中粒径 为 0.5d的 泥 沙 悬 移 百 分 比 P 。一 般 进 行 级 配 分 析 时 将 0.025mm、0.05mm、0.1
ss
mm、0.25mm、0.5mm作为分组临界值,将每个粒径级之左右临界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组的代表粒径,
进行泥沙悬移比计算时天然河流代表粒径可选为 0.0375mm、0.075mm,0.175mm、0.375mm(对应水
槽资料代表粒径为 0.075mm、0.15mm,0.35mm、0.75mm)。选取黄河下游入口站花园口站、出口站
利津站、从河道平面形态看相对上宽下窄的分界站高村站作为代表站,利用汛期此三站非漫滩情况下
的河槽实测流 量、断 面平 均流 速和水 深等 数据,计 算 出 不 同 粒 径 级 下 的 希 尔 兹 数 和 泥 沙 悬 移 百 分
比 P 。
ss
张红武根据流体 内部 各向 同性 原 理 与 泥 沙 跟 随 性 概 念,建 立 了 床 沙 质 与 冲 泻 质 泥 沙 分 界 粒 径
公式 [31] :
5?8
ν u 3 1?8
D = 1 .276 ( ) (10a)
c
g κ h
槡
式中:D为分界粒径;κ为卡门常数,与含沙量的关系为 [3] :
c
2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