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2022年第53卷第10期
P. 90
动临界流量和粒径的定量关系,并给出扬动概率系数与泥沙粒径和某站与花园口站的比降之比的关系
式,使下游各站泥沙输移特性遵循共同的变化规律,均可用所得统一公式根据水沙因子计算黄河下游
河槽不同粒径的泥沙悬移百分比。其中粗颗粒因受重力与紊动扩散双重制约而输移规律相对一致,计
3
算表明黄河下游未来汛期水量只要大于 100亿m ,悬移质泥沙组成即便变粗,但仍然能够以悬移形式
而输沙入海,同时表明加大流量是有效改善黄河下游泥沙输移状态的途径。
参 考 文 献:
[ 1] 李保如.推移质起动条件试验初步报告[R].南京:南京水利实验处,1953.
[ 2] 李保如.泥沙起动流速的计算方法[J].泥沙研究,1959,4(1):71 - 77.
[ 3] 张红武,张清.黄河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J].人民黄河,1992(11):7 - 9.
[ 4] 张红武,江恩惠,白咏梅,等.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的相似律[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 5] 沙玉清.泥沙运动学引论[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5.
[ 6] 周志德.泥沙颗粒扬动条件[J].水利学报,1981(6):51 - 56.
[ 7] 张红武.冲积床面糙率模拟问题的探讨[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6(3):92 - 99.
[ 8] 罗诗琦.基于悬移质泥沙分布理论的泥沙扬动流速公式[J].人民黄河,2017,39(9):14 - 18.
[ 9] 马睿.黄河输沙能力提升机理及治理方案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8.
[10] 程年生,朱俊俏.泥沙扬动临界条件研究[J].水科学进展,1993,4(3):221 - 228.
[11] BAGNOLDRA.Anapproachtothesedimenttransportproblem from generalphysics[R].Washington:United
StatesGovernmentPrintingOffice,1966.
[12] VANRIJNLC.Sedimenttransport, Part Ⅱ: Suspendedloadtransport[J].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
(ASCE),1984,110(11):1613 - 1641.
[13] 窦国仁.全沙模型相似律及设计实例[J].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7(3):1 - 20.
[14] 张罗号.沙质河床水流与泥沙运动规律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21.
[15] 张红武,张俊华,卜海磊,等.试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1,9(6):140 - 145.
[16] 张红武,吕昕.黄河高含沙洪水异常现象成因分析[J].人民黄河,1993,15(9):8 - 9.
[17] 张红武,吕昕.弯道水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
[18] 程晓陶,黄金池,薛云鹏.黄河下游河道水沙运动仿真模型的开发研究[J].水利学报,1998(5):12 - 17.
[19] 钟德钰,张红武,张俊华.游荡型河流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J].水利学报,2009,40(9):1040 - 1047.
[20] 李肖男,张 红 武,钟 德 钰,等.黄 河 下 游 河 道 治 理 三 维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J],水 利 学 报,2017,48(11):
1280 - 1292.
[21] 贺莉,王云彬,傅旭东,等.吴堡- 潼关河段非恒定流水沙输移模型[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
(3):27 - 31.
[22] 申红彬,吴保生.冲积河流泥沙输移幂律函数指数变化规律[J].水科学进展,2018,29(2):179 - 185.
[23] 惠遇甲,胡春宏.水流中颗粒跃移的运动学特征[J].水利学报,1991(12):59 - 64.
[24] 张红武,张俊华,吴腾.基 于 河 流 动 力 学 的 黄 河 “粗 泥 沙” 的 界 定 [J].人 民 黄 河,2008(3):24 - 25,
27,88.
[25] 蔡蓉蓉.黄河水沙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清华大学,2020.
[26] 李昌华,刘建民.冲积河流的阻力[R].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1963.
[27] 张红武,马继业,张俊华,等.河流桥渡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3.
[28] 张罗号,卜海磊.黄河下游糙率奇小的原因分析[J].人民黄河,2010,32(12):84 - 86.
[29] 张罗号.黄河河槽糙率异常原因及其解决途径[J].水利学报,2012,43(11):1261 - 1270.
[30] 张罗号,张红武,张锦方,等.泥石流流速计算与模型设计方法[J].人民黄河,2015,37(4):18 - 24.
[31] 张红武.床沙质及冲泻质区划问题的探讨[J].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学报,1984(A):136 - 141.
[32] 钟德钰,王士强,王光谦.河流冲泻质挟沙力研究[J].泥沙研究,1998(3):36 - 42.
[33] 张金良,曹智伟,金鑫,等.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研究[J].水利学报,2021,52(8):917 - 926.
[34] 张红武,侯琳,李琳琪.黄河治理巨大的减沙成就与未来输沙需水量[J].中国水利,2021(21):17 - 20.
(下转第 1239页)
2
— 1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