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123
(11)
σ ′ = D: ε v
式中 D为非饱和土在排水固结状态下的弹性模量矩阵。这里在应力应变关系中引入了有效应力原理,
选用 Bishop有效应力公式 [25] :
σ ′ = ( σ - uδ ) + χ (u- u) δ (12)
a
w
a
式中:σ ′为有效应力张量;δ 为单位张量; χ 为有效应力参数,依据文献[21]近似等于饱和度 S。
r
依据基本假定( 4),土体的应变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符合弹性体的几何方程:
1
T
= ( u + ( u)) (13)
ε v
Δ
Δ
2
土体内部的应力状态满足平衡方程:
σ + b = 0 (14)
Δ
式中 b为外荷载项,联立式(10)—(14)可得:
1 T
[D· ( u + ( u)) + ( χ u+ (1 - χ )u) δ ] + b = 0 (15)
a
w
Δ
2
Δ
Δ
在一维固结条件下,将式( 15)的张量形式化为标量形式:
2
u u w u a
D + χ + (1 - χ ) = 0 (16)
z t t t
式中:D由张量 D降维而得,D = E?(1 - 2 μ );E为土的压缩模量;μ为泊松比。
s s
将式( 16)与式(7)(8)联立可得非饱和土的水、气两相渗流- 变形耦合方程组:
2
k u w S r u w u a S r
w
nS =- D[ S + (1 - S) ] - n (17)
r
2
γ w z r t r t t
2
ku a (1 - S) u u S r
r
a
n1 - S ) =- D [ S w + (1 - S) a ] + n (18)
(
r
2
γ a z r t r t t
2.4 持水曲线方程及渗气渗水函数的离散线性化 为描述非饱和土的持水特性对其固结过程的影响,
选用文献[ 26]所述持水曲线方程:
{
( ) ]}
S= 1 + [ e( σ ) 1?b 7 ψ n 1 - b 7 ?n 1 (19)
r
a
5
此外,为考虑渗气系数与渗水系数的变化对非饱和土固结性状的影响,需要补充两个函数关系,
即考虑湿度与密度双变化条件下的非饱和土渗透函数 [24] 及其渗气渗水函数 [23] :
k= aaexp[bS b 4 exp(b 5 ρ d ) + bρ d ] (20)
w 3 4 3 r 6
k
a
- pS) (21)
k= = m exp( - pρ d r 2 2 r
S- m ρ d
1
n
1
k
w
由式( 19)—(21)可知饱和度 S与基质吸力 ψ、渗水系数 k、渗气渗水系数比值 k之间的关系呈
r w n
强非线性,故而将式(19)—(21)代入水、气两相渗流- 变形耦合方程组会使其同样呈强非线性,难以
求得其解析解。
为降低渗流- 变形耦合方程组呈非线性所产生的求解难度,可采用 Li等 [21] 提出的饱和度区间离散
线性化方法实现。具体步骤为:
(1)将给定的某个饱和度区间均匀离散为若干个饱和度微区间段,在每个微区间段中持水曲线的
斜率近似为常数,从而将非线性偏微分控制方程组转化为若干个线性偏微分方程组。
( 2)至于对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求解,可在给定边界条件与初始条件下,采用积分变换法求得其
解析解。
( 3)基于叠加原理,将若干个饱和度微区间段内的解析解进行线性叠加,得到该饱和度区间内孔
隙水、气压力消散及其沉降变形的解析解。
假定固结过程中的饱和度在 S 到 S 的范围内变化,即 S∈(S ,S ),将区间(S ,S )等分为 l
r1 r2 r r1 r2 r1 r2
个微区间段,如图 2所示:
— 1 1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