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51
2.3 潘季驯治河的实践特征 潘季驯治河具有三个鲜明的实践特征:一是始终坚持深入治河一线实
践;二是始终坚持深入实践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与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相结合;三是始终坚持在
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和发展治河措施、治河方策。他 说:他 的 治河 思想 和办 法都 来自实践,
“或采之舆情,或得之目击,或稽之已往,或验之将来” [34]13 。他之所以能系统地总结提炼出一套治黄
方略,创造性地提出四大治河思想成果,取得治河四大实际贡献,除了认真吸收前人有益成果之外,
最基本的一条原因,是在于实践精神。他正是因为从黄河的实际出发,才能抓住黄河的特点,而不致
穿凿附会;正因为从明代的历史实际出发,才可能抓住明代治黄的特殊性,而不致臆度猜测。这是潘
季驯治河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深刻记取的。
3 结束语
潘季驯在治黄史上写下了辉映后代的篇章,在中国水利史和世界河工史上也是重要的一页。他的
治河思想和实践成就不仅影响了他之后几百年的治河思想与实践,而且他的实践精神至今不失其光
彩。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先贤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永
远是激励后辈奋发向上的强大力量。
参 考 文 献:
[ 1] 河渠一[M]??明史:卷 83.北京:中华书局,1976.
[ 2] 潘季驯.浚秦沟等处下流疏[M]??总理河漕奏疏:首任卷一.资源委员会抄本 (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院) .
[ 3] 潘季驯.议筑长堤疏[M]??总理河漕奏疏:二任卷二.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4] 傅泽洪.行水金鉴:卷 26[M].国学基本丛书本,1936.
[ 5] 潘季驯.勘计河工疏[M]??总理河漕奏疏:二任卷一.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6] 潘季驯.正漕通复疏[M]??总理河漕奏疏:二任卷二.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7] 康基田.河渠纪闻:卷之十[M].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 8] 申时行.潘季驯传[M]??河防一览:附存.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 9] 王锡爵.潘公季驯墓志[M]??傅泽洪.行水金鉴.国学基本丛书本,1936.
[10] 严?.两河奏疏:二任卷三[M].道光十二年(1832年)刊本.
[11] 潘季驯.救谕[M]??河防一览:卷一.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12] 潘季驯.条陈议河始末疏[M]??总理河漕奏疏:三任卷二.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3] 潘季驯.两河经略疏[M]??河防一览:卷七.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14] 潘季驯.河工事宜疏[M]??河防一览:卷七.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15] 潘季驯.勘估工程疏[M]??河防一览:卷七.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16] 潘季驯.河工告成疏[M]??河防一览:卷八.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17] 傅泽洪.行水金鉴:卷 30[M].国学基本丛书本,1936,
[18] 河渠二[M]??明史:卷 84.北京:中华书局,1976.
[19] 潘季驯.申明修守事宜疏[M]??总理河漕奏疏:四任卷一.资源委员会抄木(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 潘季驯年谱[M]??董其昌.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工部卷四.国立华北编译馆馆刊,1943.
[21] 潘季驯.远地修守当严疏[M]??总理河漕奏疏:四任卷一.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2] 潘季驯.分派司道官员以便责成河工疏[M]??总理河漕奏疏:四任卷一.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
科学研究院).
[23] 潘季驯.条陈熟试河情疏[M]??总理河漕奏疏:四任卷六.资源委员会抄本(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4] 潘季驯.河议辩惑[M]??河防一览:卷二.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25] 潘季驯.恭报三省直堤防告成疏[M]??河防一览:卷十二.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26] 潘季驯.河议辩惑[M]??河防一览:卷二.水利珍本丛书本,1936.
4
— 1 4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