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2022年第53卷第12期
P. 81

图 10 坝轴线沉降沿高程的分布                       图 11 工况 3中 7组数值模拟的孔压时程(渗压计 PDB - 60)

                  图 12对比了心墙实测孔压与工况 3计算结果沿坝高的分布,限于篇幅仅给出了 2组计算结果。如
              图 12所示,3和 7号数值模拟计算孔压分布与监测值基本一致(图 12(a)(b)),7组数值模拟孔压基
              本能够覆盖实测孔压分布区域(图 12(c)),说明考虑心墙饱和度随机性后,可数值再现心墙孔压不均
              匀分布规律。此外,不同数值模拟中孔压最大值在 3.5~4.7MPa,均位于心墙底部,但计算最大值大
              于监测最大值( 3.74MPa),说明增加渗压计数量可能会监测到更大的孔压值。但高孔压也间接说明了
              心墙防渗性能良好,如果心墙渗透系数很大(见 3.2节),孔压会迅速渗透转移,不会出现局部高孔压
              的现象。
                  综上,结合工况 1和工况 2计算结果可知,两河口大坝的心墙孔压的不均匀分布特征是心墙饱和
              度随机性导致的。

























                                                   图 12 心墙孔压分布散点图

                  (2)沉降变形分布。图 13给出了工况 3心墙沉降沿高程的分布。7组数值模拟沉降完全重合,并
              与工况 2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大差值仅为 3%左右。说明保持平均饱和度不变,考虑饱和度随机性分
              布对心墙沉降变形影响不大,这是因为大坝沉降是土体变形的累积效果,与土体平均饱和度相关,受
              材料的局部特性影响较小。
                  ( 3)主应力分布。图 14为工况 3心墙上游侧单元的有效小主应力沿高程的分布,为简洁,图中仅
              给出了 1号、3号和 7号数值模拟的结果。可以看到:不同数值模拟中同一高程心墙有效小主应力具
              有明显的差别,但有效小主应力均大于 0,未出现拉应力。
                  ( 4)应力水平分布。土体的受力破坏程度主要与其应力水平相关(或与破坏面的距离有关)。图 15

                                                                                                   4
                                                                                              —   1 7 3 —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