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2023年第54卷第2期
P. 29
5 M ε - OIDE算法在水库防洪调度中的应用
约束优化算法最终需要回归到高效解决实际优化 表 2 水库特征信息
问题来满足人们利益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目的。在 参数 潘家口 大黑汀 桃林口
第 3节对提出的 M ε - OIDE算法进行基准函数测试和性 死水位?m 180.0 121.5 104.0
能分析的基础上,本节以文献[ 27]中的水库群防洪调 汛限水位?m 216.0 133.0 143.0
度模型为例,检验 M ε - OIDE算法的实际约束优化问题
设计水位?m 224.5 133.0 143.4
处理能力。水库群由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桃林
校核水位?m 227.00 134.00 144.32
口水库三座水库组成,水库的各特征值如表 2所列。 3
最大泄洪流量?(m ?s) 56200 67500 22000
5.1 水库群防洪调度模型 由潘家口、大黑汀和桃林
8
总库容× 10?m 3 29.30 3.37 8.59
口三座水库组成的水库群共同承担着滦河下游的防洪
任务。以滦县为滦河下游控制点,存在 5场区域性洪水过程,分别为:潘家口水库上游洪水、潘家口
与大黑汀水库区间洪水、大黑汀水库至滦县区间洪水、桃林口水库上游洪水、桃林口水库至滦县区间
洪水。采用新安江模型,利用气象资料对上述 5个分区的洪水过程进行预报。预测洪水历时为 144h,
计算时段为 3h。洪水过程介绍可参考文献[27]。
水库群防洪调度的目的是最小化水库洪峰流量,减轻下游保护区的洪水灾害。在洪水调度过程
中,各水库进行洪水调度的初始水位为汛限水位。为了迎接下一次洪水,水库水位应在洪水运行结束
时降到汛限水位。本文的目标是在调度过程中尽可能地控制水库的洪量,并使下游控制点的洪峰流量
最小。以一次典型的洪水过程为例。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27]
·Q′) (11)
1
Ob = min( ω 1 ·V′ + ω 2 ·V′ + ω 3 ·V′ + ω 4
3
2
3
式中:V′、V′、V′分别为洪水调度处理后三个水库的归一化最大库容,亿m ;Q′为下游控制点的标准
1 2 3
3
、
、
、
化峰值流量,m ?s;ω 1 ω 2 ω 3 ω 4 分别为目标 1、2、3和 4的权重因子。为了消除不同单位的影
响,原始值可通过式(12)和式(13)进行归一化处理:
V - V i
z,i
V′ = (i = 1 ,2,3) (12)
i
V - V l,i
z,i
Q
Q′ = (13)
Q max
3
3
式中:V为第 i个水库在防洪调度过程中的最大库容,亿m ;V 为第 i个水库的总防洪能力,亿m ;
z,i
i
3
3
V 为第 i个水库防洪限制水位对应的库容,亿m ;Q为防洪调度过程中下游控制点的峰值流量,m ?s;
l,i
3
Q 为下游控制点在历史数据基础上无灾害时的最大泄流量,m ?s;V - V 为第 i个水库在防洪限制
z,i
l,i
max
3
水位与最大水位之间的库容,亿m ,称为最大防洪库容;V′为第 i个水库调度过程中蓄洪量所占的比
i
重;对于第 i个水库,V′越小,水库越安全。此外,对于下游控制点,Q′越小,下游越安全。
i
5.2 优化模型的约束条件
(1)水量平衡约束
V t + 1 ,i - V = (Q t + 1 ,i - q )·Δ t (14)
t + 1 ,i
t,i
3
8
3
8
式中:V 为期末第 i个水库库容,10m ;V 为初期第 i个水库库容,10m ;Q 为第 t期第 i个水
t +1 ,i t,i t + 1 ,i
3
3
库入库流量,m ?s;q 为第 t期的第 i个泄流流量,m ?s;Δ t为计算步长。
t + 1 ,i
(2)水库水位约束
Z min,i ≤Z≤Z max,i (i = 1 ,2,3) (15)
i
式中:Z为水库在防洪调度过程中的水位,m;Z 为防洪调度时的最低允许水位,即汛限水位,m。
i min,i
Z max,i 为防洪调度中允许的最高水位,即校核水位,m。
— 1 5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