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43
表 2 三堆子站各时段特征流量平均天数统计 (单位:d)
3
流量分级?(m ?s)
年份
<2000 2000~<4000 4000~<6000 6000~<8000 8000~<10000 10000~<12000 12000~<14000 ≥14000
2008 —2012年 176.4 71.0 52.4 23.2 22.2 11.6 5.6 3.0
2013—2021年 137.2 107.2 61.1 24.4 23.1 8.2 3.0 0.8
如图 2(a)所示,悬移质输沙量呈现显著减小趋势,每年约减少 318万 t,研究时段内输沙量年际
极值比达 6.8;图 2(b)表明,卵石推移量除 2012年和 2014年增大幅度明显外,其余年份输沙量呈周
期性减小趋势。金沙江降水和径流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 [25 - 26] ,2012年及 2014年金沙江流域降水
量增大,引起径流量增大,使其对应年份输沙量变大,这也是卵石推移量激增的原因。同时,2014年
金沙江干流降水量较 2012年多 [27] ,但 2014年径流量及悬移量增幅却远小于 2012年,这是因为自
2012年以来,金沙江中游鲁地拉、观音岩等电站陆续投产使用,不但减少了上游来水量,亦拦截了大
量细泥沙,使得上游悬移质泥沙补给显著减少。
2.2 卵石推移质输沙特性变化 统计三堆子站前后两时段内输沙量组分均值变化及占比情况(表 3)。
结果表明,2013—2021年多年平均卵石推移量由 2008—2012年的 28万 t减小至 2013年以后的 19万 t,
相应时段内悬移质输沙量由 4880万 t锐减至 1288万 t,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及悬移质输沙量减幅分别为
32.1%和 73.6%,对应时段内卵石推移质输沙量占总输沙量的比例由 0.6%增大至 1.5%,三堆子河段卵
石推移质输沙量的占比有增大趋势。可见变化水沙情势下卵石推移质在该河段河床演变过程中的影响
日益显著。
表 3 三堆子站不同时段输沙量组分变化情况
年份 径流量?亿 m 3 卵石推移量?万 t 悬移质输沙量?万 t 卵石推移量与总输沙量之比?%
2008 —2012年 1141 28 4880 0.6
2013 —2021年 1138 19 1288 1.5
3 三堆子河段卵石推移质起动流速公式
3.1 经典起动流速公式检验 鉴于天然河流难以取得精确的水力坡降成果,目前泥沙起动条件多采用
起动流速为参数的表达方式。依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泥沙起动受到各种力的综合作用,基于滚动模式
下受力平衡,推导得到起动流速公式基本结构如下:
1
m
- m
U = Kd 2 h (4)
c
分别为水和泥沙
式中:U 为卵石起动流速,m?s;h为断面平均水深,m;d为泥沙粒径,m;γ 、γ s
c
3
3
2
颗粒的容重,本文分别取为 9800N?m 和 25970N?m ;g为重力加速度,m?s;K、m为待定系数。
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三堆子站卵石推移质起动规律,依照前人研究方法 [4,21,28] ,取实测卵石推移质
最大粒径 d 为相应水流条件下的临界起动粒径,对应的流速也即该粒径的起动流速,故式(4)改
max
写为
1
- m
m
U = Kd 2 h (5)
c max
对于参数 K和 m,各家公式取值略有不同,经典起动流速公式通常将系数 K及指数 m取为常数,
如沙莫夫取 K = 1.14 ,m= 1?6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 K = 1.34 ,m= 0.14 。
考虑到三堆子站实测卵石推移质资料中最大粒径 d 的范围是 8~307mm,差别较大,因此将 d
max max
分为小粒径组(d <100mm)、中等粒径组(100mm ≤d <200mm)和大粒径组(d ≥200mm)。基于
max max max
已有实测资料,分别计算经典公式(式( 5))的系数 K和指数 m,并将公式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
较,结果如图 3所示。
— 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