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2024年第55卷第1期
P. 44

由图 3可见,经典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起动流速差别较大。对于小粒径组,公式计算结果在流
              速 1.8~2.7m?s范围内较为散乱,偏离精度范围(0.9 ≤R<1.1)的点据较多;中等粒径组和大粒径组的
              点据相较于小粒径组较为集中,但均存在小流速时计算结果偏大、大流速时计算结果偏小的现象。结
              果表明,直接将系数 K和指数 m取为常数的做法,不能 很 好地 反 映三 堆 子 河段 卵 石 推移 质的起动
              规律。










































                                               图 3 公式计算值与起动流速结果比较

              3.2 经典起动流速公式修正 式(5)是从床面颗 粒 受 力 平 衡 的 角 度 推 导 得 出 的, 对 于 均 匀 沙 一 般
              采用这一形式。对于宽级 配 卵 石 推 移 质 而 言 其 起 动 条 件 更 加 复 杂, 具 有 与 均 匀 沙 不 同 的 运 动 特
              性,如细颗粒受到粗颗粒的隐蔽、保护作用,粗颗粒则因暴露作用而经受较大的水流作用力。 因
              此对于卵石河床,系数 K和指数 m取 为 常 数 并 不 能 反 映 非 均 匀 沙 颗 粒 间 的 隐 暴 作 用, 需 做 出 相
              应改变。
                                                                                                   c
                  分析三堆子站卵石推移质实测资料,起动流速公式的基本结构仍遵循式( 5),引入 K = bd 来表征
                                                                                                   max
              粗颗粒的暴露作用等因素对卵石推移质起动的影响,化简后结果如式(6)所示:
                                              0.143d 0.028 1.253 ,d <100mm
                                                      h
                                                   max        max
                                                      h
                                         U = 0 .462d 0.097 0.818 ,100mm ≤d <200mm                       (6)
                                                   max
                                          c
                                                                      max
                                             0 .809d 0.153 0.624 ,d ≥200mm
                                                      h
                                                   max
                                                             max
                  从式(6)的结构来看,起动流速 U与最大粒径 d 的关系并不显著,拟合指数值较小,同时与经
                                                 c            max
              典公式形式的指数值相比亦偏小。这可能是非均匀沙中粗颗粒的暴露作用导致的。目前对于非均匀沙
              起动研究的结论一般认为:粗颗粒由于受到暴露而经受较大的水流作用,因此相较于同粒径的均匀沙
              更容易起动。由于经典公式多是基于室内水槽试验资料得来的,一般按照粒径级分组进行,因此每组试
              验的河床条件相当于均匀卵石组成的河床                   [4] 。对于天然卵石河流,床沙级配较宽,常包括几个数量级。
                                                                                                 —  3 9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