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2024年第55卷第8期
P. 54

近些年专家学者们对河湖及滨水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湖及滨水空间的开发利用模式、滨水空
              间的规划、滨水空间实体景观设计、滨水空间之于城市空间、河湖及滨水空间的规划开发管理等                                               [1] 方
              面,国内外关于河湖及滨水空间活力评价的内容也并不少见,但评价体系过于庞杂、分类标准不统
              一、指标繁杂难以定量化、重点关注河湖系统的自然生态健康维度而轻视人文活力维度。郎小霞                                               [2] 总
              结归纳了一套滨水区景观特色评价的基本指标模式,为客观地评价滨水区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王伟
              强等  [3] 开展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滨水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对黄浦江不同河段开展了活力评价及成因
              的动力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城市腹地开发影响是活力差异性的主要动力机制。王菁等                                         [4] 进行了滨水空
              间活力因子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滨水空间中与人的感受联系最紧密的强相关因子。丁治凡                                           [5] 在南京主
              城区开展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滨水空间活力探究与评价,剖析了滨水空间活力元素组成,将滨水空间
              活力影响因素分为外部空间环境要素和内部空间结构要素。王世福等                                 [6] 从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营造的角
              度,构建 “人群- 环境” 活力互动模型,采用多源数据对珠江前航道广州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活力协调
              度进行量化研究。左其亭            [7] 系统论述了水生态健康保障体系的建设思路,指出在保持河流生境和化
              学、物理、生物过程完整性的同时,还应关注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功能的稳定性,从自然和人文社科
              多个维度协同保障水生态系统健康。翟晶等                     [8] 借鉴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理念,建立了河流系
              统的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滦河的生态完整性和社会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其中社会服务功能的评
              估关注防洪、供水、纳污和景观功能。
                  本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对河湖及滨水空间自然维度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探索细化了人文社科
              维度(环境活力、人群活力)的定量化评价理论方法和指标体系,形成了协同考虑自然生态健康和人文
              活力的滨水空间品质提升潜力分析方法。首先借鉴环境行为学中相互渗透论的观点和环境心理学中
              “人—环境一致性理论”,认为城市滨水空间活力主要由人群行为(需求侧)与实体环境要素(供给侧)
              两方面构成,进行了基于 “供给- 需求” 耦合互动模型的滨水空间潜力分析方法的探索,构建了 “供
              给- 需求” 耦合互动模型;其次,借鉴已有评价体系以及要素关联性分析,从人的感受、与城市规划
              相关性以及数据可获取性角度,提出了适合于北京的多维度、多层次、全要素的城市滨水空间潜力分
              析指标体系,并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定量化评价;最终,基于滨水空间潜力分析评价结果和两岸土地
              资源,从规划引导视角制定了北京市滨水空间的 “三级- 两类” 治理行动方案。


              2 北京滨水空间品质提升潜力分析方法构建


                  本文从中心城 66条(长度约为 537km)
              水普河道中,结合区位重要性、河道规模
              等级以及与城市发展功能区的关系等,选
              取中心城 26条(见图 1)滨水空间价值突出
              的河道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全长 301.2km。
              经过文献调研,考虑滨水地区对人的吸引
              距离一般为 1~2km,相当于步行 15~30min
              的距离范围。因此,本次以河道上口线向
              外缓冲 1km作为滨水空间的研究范围。
              2.1  内涵探索   经过大量文献调研,通
              常对滨水空间好坏、优劣的评价,通常采
              用 “活 力 ” 来 体 现。 滨 水 空 间 “活 力 ”
              由三大元素构成,即滨水空间本底、人以
              及人的活动      [5] (见图 2)。“蓝绿空间本底”
              包括水质、绿化、景观等内容;“人” 指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集程度、人的便捷                                          图 1 重点分析对象

                     2
                —  9 3  —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