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2024年第55卷第8期
P. 57
表 2 防洪达标情况赋分 表 3 有无水及水质情况赋分
防洪达标情况 赋分 有无水及水质情况 赋分
达标 1 Ⅲ类及更优 3
不达标 0 Ⅳ类 2
Ⅴ类、劣Ⅴ类或无水 1
2.4.2 综合评分 各条河道的单项指标按上述方法赋分后,综合求 表 4 数值评判型的单项指标赋分
得综合评分。高 品 质 发 展 背 景 下 的 城 市 河 道 通 常 呈 现 出 “复 合 ” 指标值 赋分
“多样” 的特征,河道品质提升工程往往兼顾多种自然、水文、社会 P n 4 X ≤P ≤P m 5
+
+
+
要素,而多要素对河道活力需求和功能供给的影响敏感性研究尚不 P n 3 X ≤P<P n 4 X 4
+
+
多见,本研究旨在充分融合考虑各要素的影响,因此假定各要素权 P n 2 X ≤P<P n 3 X 3
+
+
P n X ≤P<P n 2X 2
重均等。需求维度的综合评分为各单项指标评分的均值,值越大人
+
P n ≤P<P n X 1
群活力越大,公式如下。
U = (P+ P+ …+ P)?i (1)
1
需
2
i
式中:U 为需求维度综合评分;P、P、…、P为各单项指标赋分。
需
1
i
2
供给维度的综合评分为自然本底各单项指标评分均值与环境活力各单项指标评分均值的和,值越
大环境活力越强,公式如下。
U = (P + P + …+ P )?i + (P + P + …+ P )?u (2)
供 自然1 自然2 自然i 环境1 环境2 环境u
式中:U 为供给维度综合评分;P 自然1 、P 自然2 、…、P 自然i 为自然本底各单项指标赋分;P 环境1 、P 环境2 、…、
供
P 环境u 为环境活力各单项指标赋分。
以供给维度评分为例,首先基于多源数据获取各条河道的慢行路占比等 20项单项指标(见表 1)的
实测值(表 5“占比” 列,数据来源为 “百度 POI大数据”);然后根据表 4的赋分公式计算每条河道
的 “慢行路占比” 分值(表 5“分值” 列)。每条河道的其余单项指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赋分后,即可
根据式(2)计算获得供给维度的综合评分。
表 5 各条河道单项指标(慢行路占比)
序号 河名 占比?% 分值 序号 河名 占比?% 分值
1 土城沟 91.93 5 14 昆玉河 28.00 2
2 南长河 67.34 4 15 凉水河 27.38 2
3 坝河 66.47 4 16 永定河引水渠 26.68 2
4 万泉河 58.38 4 17 西干沟 21.87 2
5 马草河 56.56 4 18 萧太后河 14.82 1
6 旱河 47.57 3 19 水衙沟 10.33 1
7 北小河 47.35 3 20 清河 9.50 1
8 通惠排干 45.66 3 21 温榆河 6.57 1
9 转河 42.54 3 22 二道沟 2.86 1
10 南护城河 41.37 3 23 北护城河 0.00 0
11 小月河 41.23 3 24 大柳树沟 0.00 0
12 亮马河 35.28 2 25 金河 0.00 0
13 通惠河 31.92 2 26 新丰草河 0.00 0
2.4.3 供需耦合度 耦合度常用于度量系统内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协调程度,因此本文尝试将其测度
方法应用于基于 “供给- 需求” 耦合互动的滨水空间潜力分析的定量测度中。同一河道的供给维度和
需求维度综合评分按照数值评判型的单项指标赋分规则赋分后,用于计算耦合度,公式如下。
1
[ U × U 需 2]
2
供
C = 2 × (U + U ) (3)
供
需
式中:U 、U 分别为人群活力子系统和环境活力子系统评价赋分;C为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1]。
供
需
根据耦合度值域,采用中值分段法,将耦合度划分为以下 4个区间:
— 9 3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