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2024年第55卷第8期
P. 55

可达等要素;“人的活动” 指滨水空间的 大 事件以 及 配套 设施
              等。通常 人 口 越 聚 集、人 的 活 动 越 丰 富、滨 水 空 间 本 底 越 好,
              滨水空间往往表现得越有活力。三大要素相互促进,共同激发,
              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以往在治河的过程中较为关注对滨水空间
              本底的提升,往往忽略了最本质的人的活动和需求。因此,滨
              水空间品质提升研究既要关注滨水空间供给侧改善,更要关注
              人群及活动层面的需求。
                  总结国内外河道(塞纳河、泰晤士河、清溪川、黄浦江、海
              河、苏州河、亮马河)改造成功案例的经验,可归纳为两个关键                                         图 2 活力要素互动关系
              点:一是需求侧,河道本身两岸经济发达,人口聚集,功能混合度高,受关注度高,影响力大;二是
              供给侧,河道提质重塑以需定供,起到锦上添花的加码效果。需求侧和供给侧相互促进,实现了滨水
              空间提升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同频共振效果。因此,对于滨水空间的存量提升,应开展供给和需求侧分
              析,使滨水空间的改造提升发挥最大效益。
              2.2 模型构建 基于王世福等             [6] 构建的 “人群—环境” 活力互动模型理论,结合滨水空间的活力要
              素内涵,从供需角度入手,构建了滨水空间的供给 - 需求潜力分析耦合互动模型(见图 3)。滨水空间
              是人群行为活动的物质承载体,是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的物质空间,体现了滨水空间的物质环境对人
              群经济、社会活动的供给能力,主要包括自然生态品质、设施服务配套水平等方面。反之,人群行为
              活动是滨水空间物质形态具有环境活力的外在表征,体现了人群行为活动对滨水空间的再营造与再生
              产,比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方面。



















                                             图 3 滨水空间 “供给- 需求” 耦合互动模型

                  研究滨水空间环境品质提升的重点方向主要为解决以下三大问题,即:如何为市民提供优美的自
              然生态环境,如何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活动空间,如何为市民提供相协调的滨水城市功能,可归纳
              为改善自然本底、提升环境活力、协调人群活力三个方面,即城市滨水空间活力评价的基本参考。为
              便于针对性进行对应评价,本文将其归纳为三个可评测的维度,即 “人群活力维度” “环境活力维
              度” 和 “自然本底维度”。其中,“人群活力维度” 反映滨水区域人群的行为活动特征,能够体现城
              市功能对滨水空间需求的强弱程度,属于 “需求维度”;“环境活力维度” 和 “自然本底维度” 客观
              反映滨水空间可为市民群体和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休闲空间和设施能力的情况,属于 “供给维度”
              (见图 4)。
                  从上述维度进行客观评价,不仅能全方位反映调研河道滨水空间的品质优劣、精准定位识别单条
              河道的短板要素;通过探究 “需求维度” 和 “供给维度” 的互动耦合关系,还能够明确河道及滨水
              空间品质提升的必要性、急迫性,以及城市优先发展区域与河道高品质滨水区域的空间匹配关系。
              2.3 指标体系 在上述评价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文献调研,拟从滨水空间相关单要素中,筛选出
              与人的感受密切、与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并从可获取性的角度选取相应的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指标体
              系分为 2维、3类、8层共 20项指标。逐层递进,确定评估子类型及评估因子如表 1所示。

                                                                                                —  9 3 3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