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2024年第55卷第8期
P. 61
了供需平衡的状态,即河道及滨水空间品质能够较好地满足周边区域城市发展的需求,短期内可暂不
开展河道治理工程。
“需求低、供给劣” 的西干沟、大柳树沟、金河、清河、温榆河、萧太后河等河道自然本底和环
境活力不足,人流量低,不具备近期治理的必要性,时序可延后。
图 7 各条河道需求及供给维度综合评分空间分布对比
表 8 各条河道的供需耦合度分析结果
河名 供给侧赋分 需求侧赋分 供需耦合度赋分
北护城河、南长河 5 5 1
昆玉河、亮马河 3 3 1
西干沟 1 1 1
转河 4 5 0.9
土城沟 5 4 0.9
旱河 3 4 0.9
南护城河、万泉河 4 3 0.9
坝河、北小河、马草河、永引渠 3 2 0.8
二道沟、小月河、通惠河 3 5 0.7
大柳树沟、金河 1 2 0.4
清河、温榆河、萧太后河 2 1 0.4
水衙沟、新丰草河 1 3 0
凉水河、通惠排干 3 1 0
其余河道的耦合度相对较低,处于 “供不应求” 或 “供大于求” 的状态。并非需求较高的河道
都得到了相应的治理,即存在现状河道不满足区域发展需求的情况,另外也存在治理超前,过度治理
的情况,与区域需求和城市发展时序不匹配。
“需求>供给或局部需求>供给” 的二道沟、小月河、通惠河、新丰草河、水衙沟、凉水河、通惠
排干、坝河、北小河等河道,建议适时加快推进滨水空间改造提升的实施建设。
“局部供给>需求” 的凉水河、坝河、北小河、马草河、永引渠等河道,河道治理未与周边城市建
设需求形成良好的同步,一方面应进行供给侧提升改造,另一方面要加强河道两岸的规划引导和人
口、功能合理布局,提升区域人气和活力。
3.3 制定基于潜力分析和两岸用地资源的治理行动方案 多数调研河道存在两岸用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导致了 “活力” 需求和供给存在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足等短板。因此,本节着重梳理河道两侧用地
— 9 3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