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2024年第55卷第10期
P. 96
理人员的调度行为相对应,针对运行管理经验不足设置相应的管理风险模式。
( 1)当调度人员具备丰富的调度经验和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有效配置现有水资源以迅速应对突
发情况,及时调整调度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供水损失时,便体现了调度的优化,将优化调度模
型作为此模式,即模式 M 。
4
( 2)当调度人员经验不够成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时,调度行为未能紧密结合工程的实时工况,
导致错失最佳处理时机,从而加重供水损失,此种情况被称为模拟调度,即模式 M 。
5
( 3)当调度人员对于工程情况不够了解时,缺乏调度经验,且相关调度理论知识不足,当产生不
利工况时,可能会出现超蓄、少蓄等调度不当的行为,导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或进一步加重供水损
失的严重性,此种情况为随机调度,即模式 M 。
6
如上所述,设置了如表 2所示的工程运行风险的风险模式。
表 2 引汉济渭工程调水区工程运行风险模式
风险类别 风险因素 风险模式
M 4 :调度经验较为丰富且具备充足理论知识(优化调度)
运行管理风险 调度管理经验不足 M 5 :调度经验不够成熟且理论知识不扎实(模拟调度)
M 6 :缺乏调度经验且相关理论知识不足(随机调度)
4.3 单源- 多 源 调度 风 险分 析 多源 风险是 指 同 时 存 在,有 相 互 关 联 或 无 相 互 关 联 的 多 种 风 险 组
合 [21] 。本文设置如表 3所示的风险方案,基于运行管理模式形成了三种单源风险方案:S、S、S;
3
1
2
将工程模式与管理模式组合形成了多源风险方案:S—S 。其中单源风险方案 S、S、S分别对应优
1
3
12
4
2
化调度、模拟调度、随机调度的调水过程,随后将多源风险方案 S—S 代入相应的调度模型,通过调
4 12
整相应的工程参数,仿真各种不利工况的发生,探究各方案的调水过程及供水损失量。依据 S—S 风
12
1
险方案集作为水库调度方案,将风险方案与调度模型相结合,从而求解不同方案的供水损失量。
表 3 调水区风险模式组合
风险源 风险方案
S 1 :M 4
运行管理风险 S 2 :M 5
S 3 :M 6
+ + +
蓄水+ 管理风险 S 4 :M 1 M 4 ;S 5 :M 1 M 5 ;S 6 :M 1 M 6
+
+
+
提水+ 管理风险 S 7 :M 2 M 4 ;S 8 :M 2 M 5 ;S 9 :M 2 M 6
输水+ 管理风险 + + +
S 10 :M 3 M 4 ;S 11 :M 3 M 5 ;S 12 :M 3 M 6
结合黄金峡- 三河口水库 1954—2010年长系列径流资料,根据引汉济渭工程正常运行期多年平均
3
调水 15亿 m 的调水过程,将 S—S 风险方案分别代入调度模型进行计算,结果如图 3、表 4所示。
1 12
由图 3、表 4分析可知:对于方案 S、S、S,其中 S调水过程与动态需水过程吻合度较高,满
1 2 3 1
足规划设计要求;S供水保证率只有 82.14%,不满足规划设计要求;S调度结果与规划设计要求相差
3
2
较远,不合理调水量偏多。优化调度方式比模拟调度方式,供水能力提高了 10.1%;优化调度方式比
随机调度方式,供水能力提高了 16.4%。结果表明:具有丰富经验行为的优化调度在面对不利工况时,
既考虑了各时段的供水目标又可以最大化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可极大程度规避诸多风险事件的发生。
在 1991年之前水库径流较为丰富的阶段,S、S、S 三种方案调水过程线的趋势比较相似,与
7
4
10
动态需水过程的差距均较小,产生的缺水量均较小;1991—2009年,三种方案调水过程线逐渐分散,
调水量最少的年份也多出现在两库的枯水期,表明枯水期对于调水风险的敏感性较高。
对比图 3(b)与图 3(c),方案 S 较 S 逐渐处于调水过程线的最外缘,且产生的缺水量逐渐增多,
11
10
表明在工程模式- 运行管理模式组成的多源风险方案下,随着调度管理行为与各工况配合程度的减弱,
— 1 2 6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