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2024年第55卷第11期
P. 56
= (1 + F F c) - 1 (5)
α T D R α
式中 F 和 F 分别为和断层面倾角、滑动角相关的影响因子。
D R δ - 45
{ 1 - 45°< δ≤90°
F = 45 (6)
D
1 δ≤45°
{ 1 - λ - 90 0°< λ≤180°
F = 90 (7)
R
1 其他
式中:c取 0.1;δ 为断层倾角;λ为断层滑动角。
α
同样利用式( 3),通过对震源局部参数引入随机数的方式,实现地震破裂过程的不确定性,震源
各参数分布见图 2。
图 2 MFT和 MT运动学混合震源破裂面滑动量、破裂时间及上升时间分布
2.2 地下速度模型建立 场地模型需将断层完整包含,还需避免因边界效应影响模拟结果。在综合区
域地形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单断层模型和双断层模型分别建立与震源模型相适应的场地模型。
2.2.1 单 断 层 场地 模型 建立 设定 研 究 区 域 范 围 为 95°E—98°E,27.9°N—30.5°N,使 用 Coreform
Cubit建立如图 3(a)所示三维半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场地模型,模型尺寸为 284km × 284km × 80km,采
用变分网格,由下至上网格逐渐变小;模型上边界采用自由边界,其余边界均采用 PML吸收边界。
模型参数如表 3所示,其中介质密度 ρ 、P波波速 v、S波波速 v参考 Xin等 [22] 提出的中国大陆岩石
p S
圈速度结构模型 USTClitho1.0和 Parvez等 [23] 的研究成果,品质因子 Q 采用 Brocher经验公式 [24] 确定:
μ
Q = 0 .02v (8)
μ S
— 1 3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