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102

第三类:流速 0.4~0.5m?s。中流速状态下,观测到大鲵停留时间为 5830min,占在河道总停留时
              间的 21.30%。大鲵在此流速下的主要行为包括:爬行、游泳、捕食、休息、露头、换气、张嘴、打斗
              和冲凉。活动行为较 0.1~0.3m?s流速区域内增加了冲凉行为。冲凉行为指雄性大鲵移动到流速较大
              的区域,让流水冲刷自己的行为,多发生在大鲵繁殖前期。徐文刚等                                 [27] 通过实验分析冲凉行为与求偶
              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认为冲凉行为可能会促进精巢发育,以此达到成功繁殖的目的。0.4~0.5m?s
              流速区间停留时间较 0.1~0.3m?s相比有所减少,可认为是适宜流速的缓慢下降范围。
                  第四类:流速 0.6~1m?s。高流速状态下,观测到大鲵停留时间为 2618min,占在河道总停留时
              间的 9.57%。大鲵在此流速下的主要行为包括:爬行、游泳、冲凉。行为相比 0.1~0.5m?s减少较多。
              部分大鲵在此流速区域会经过短暂停留,然后快速离开。0.6~1m?s流速区间可认为是适宜流速的急
              速下降范围。
              3.2 底质偏好性实验 与流速偏好性实验相同,在实验开始前,投放草鱼幼体活体,并在实验中期左
              右根据饵料量选择性投放饵料。通过人为观测与红外摄像头观测方式记录大鲵在上游区、中游区及下
              游区的停留时间。实验期间大鲵在各区域每天的停留时间及变化见图 8。
                  结果表明,大鲵在上游区与中游区的停留时间大致相同,且都远远大于下游区,说明大鲵偏好停
              留在卵石或砾石区等粒径大的区域活动,很少停留在沙石区。卵石、砾石的孔隙率较大,其存在的空
              隙是很好的遮蔽物,饵料资源丰富,是鱼类和底栖动物喜好的休息和避难场所                                     [28] 。
                  为了定量识别大鲵喜好的底质类别,每隔五日筛选上游区、中游区及下游区的底质,筛选位置为
              各区域前一日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筛选结果见表 2。由表可知,上游区底质以卵石为主,卵石五日
              平均占比为 61.90%,砾石五日平均占比为 36.23%;中游区底质以砾石为主,且大于 8mm粒径的砾石
              五日平均占比达到了 38.88%。说明大鲵喜欢在以卵石为主的底质区域内活动,也喜好在粒径较大的砾
              石堆中活动。




















                                               图 8 实验期间各区域停留时间变化图

              3.3 实验结果与天然河流大鲵适宜生境的对比 流速偏好性与底质偏好性实验结果表明,0.1~0.3m?s
              为大鲵最适宜流速范围,以卵石为主的底质区域适宜大鲵栖息。罗庆华                                  [22] 研究了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境内 13条大鲵栖息河段及其洞穴的生境特征,结果表明大鲵栖息河段的流速为(0.33±
              0.08 )m?s,底质全部为石质性,其中卵石与漂石占 85%;大鲵栖息地洞穴附近的流速为(0.22±0.10)m?s,
              底质同样以石质性为主,其中卵石与漂石占 80%,生境调查研究中得到的大鲵适宜的流速与底质条件
              与本实验结果相同,进一步验证了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鲵栖息地生境修复措施可采用砾石群构建、卵砾石注入等措施,创造适宜大鲵的流速与底质条
              件。其中卵石群是最常见的河流遮蔽物之一,当水流经过卵石群时,卵石对水流的阻碍会消耗水流能
              量,从而使靠近卵石区域的局部流速降低                    [29] 。对于大鲵来说,卵石群是很好的遮蔽物,其下游的局部
              区域是极佳的避难?栖息所,并且卵石群对形成相对较深的水位、多样性的流态以及较高的溶解氧,均
              有一定的作用。卵砾石注入通过人为补充砾石,缓解细颗粒沉积物向下游侵蚀沉积,粗化后的河道主

                     1
                —  1 5 4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