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2024年第55卷第12期
P. 98
像头,分别位于上游、中游、下游,用于观测大鲵进?出洞及其在河道中的活动,视频存入 8路海康威
视录像机中。红外监控系统现场布置情况如图 1。
为排除溶解氧( DO)与水温(WT)的差异性对大鲵流速偏好性结果的影响,实验在河道上下游分别布
设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河道上下游的 DO及 WT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筛选观测期间内每天 18∶00—
次日 7∶00的 DO及 WT数据,监测时间间隔为 30min,并取该时间段 DO与 WT的日平均值。
图 1 红外监控系统布设
2.1.2 实验设计 流速偏好性观测实验区域如图 2,主体为两条仿生态河道,还包括蓄水池、输水管、
水泵等。蓄水池位于仿生态河道的上下游,上游蓄水池承接来水,下游蓄水池承接仿生态河道来水,
当来水不足时,下游蓄水池存水通过水泵将水抽至上游蓄水池。蓄水池的作用为:(1)为实验提供水
源及动力;(2)防止水流直接进入河道造成湍流。仿生态河道上游进水管处安装增压泵,通过调整增
压泵的功率来控制进水量。并在河道中游及下游处各引一处出水管,管口直径 15cm,通过开关阀门
来控制进水量。
流速偏好性实验分为预实验与流速对照实验。预实验目的为:(1)初步判定大鲵对不同流速的适
应性,设定流速区间;( 2)使仿生态繁殖区大鲵逐步适应实验区域环境。流速对照实验是在水深条件
相同的条件下,观测大鲵在不同流速下的活动偏好性,以大鲵在不同流速下的停留的总时间及出没次
数来表征大鲵对流速的偏好性。夜间观测过程中,大鲵身体的 1?3进入河道即认为大鲵出洞进入河道
中活动 [23] 。采用人为观测方式观测大鲵出洞活动时,使用流速仪(LS1206B型旋桨式)测定大鲵活动
区域的流速。在测定过程中应避免惊扰到大鲵活动而使其回到洞中,并记录好大鲵在河道中各活动区
域的停留时间。采用红外摄像头方式观测大鲵出洞活动时,利用录像视频回看,记录大鲵在河道中各
活动区域的停留时间,并于第二天测量各活动区域的流速。
图 2 流速偏好性观测实验区域设计图
2.2 底质偏好性实验
2.2.1 实验场地及实验时间 底质偏好性实验时间为 2021年 7月 20日—8月 18日,共 30天。实验
— 1 5 0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