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25年第56卷第7期
P. 27

水      利       学      报

                2025 年 7 月                          SHUILI    XUEBAO                        第 56 卷  第 7 期

              文章编号:0559-9350(2025)07-0853-09

                      自适应库水位变幅的竖缝式鱼道出口优化及通过性分析



                              郑铁刚 ,张志广 ,孙双科 ,李广宁 ,柳海涛 ,温静雅                                3
                                      1
                                                                     1
                                                                                1
                                                2
                                                           1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流域水循环模拟及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8;
                     2.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3.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  100041)
                摘要:在过去的 30 年里,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外流行的鱼道设计型式之一。鱼道出口段水深设计是影响整个鱼道运
                行过程中鱼类洄游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适应鱼道上游水位的频繁变动,提出了一种新的竖缝式鱼道出口段设计
                方法,鱼道出口段由深水段、溢流段和浅水段三部分组成。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对鱼道出口段
                水力特性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鱼道出口处的水位如何,浅水段的水深和速度分布都是均匀的;但
                由于溢流段的设置,深水段的水力学指标沿程分布不均匀,受壅水影响导致溢流段上游池室竖缝断面流速降低;
                不同上游水位条件下,溢流段通过溢流平衡了鱼道出口和入口之间的流量,且溢流量满足薄壁侧堰泄流关系式。
                综合分析可见,鱼道出口段水力特性满足洄游鱼类上溯需求,表明竖缝式鱼道单出口设计方案是可行的,适用于
                日调节水库。
                关键词:竖缝式鱼道;单出口;水位变幅;溢流段;水力特性
                中图分类号:TV1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43/j.cnki.slxb.20240742


              1 研究背景


                  竖缝式鱼道是国内外应用最多的鱼道型式,占我国已建鱼道约 60% 左右                                 [1-3] 。鱼道研究是鱼类生
              态行为学与水力学等多学科交织的课题,其中水力学特征是影响鱼道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4-7] 。Raja⁃
              ratnam 等 [8-9] 率先系统性开展了竖缝式鱼道池室体型的研究,并提出了系列无量纲方程来表示鱼道运行
              参数。基于此,随后的几十年里学者们针对竖缝式鱼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优化研究,例如:Quaranta
              等 [10] 分析了不同底板坡度对竖缝式鱼道池室水力特性的影响;Marriner 等                         [11] 基于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
              开展了竖缝式鱼道转弯段的优化研究工作;Zheng 等                      [12] 采用水力学与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适合
              我国草鱼上溯的竖缝式鱼道结构型式。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针对鱼道进口吸引流开展研究,提出了适
              宜提升过鱼效率的吸引流流量或流速大小等                     [13-15] 。上述研究为鱼道池室及进口段设计运行提供了强有
              力的技术支撑。
                  鱼道出口段是连接鱼道主体与上游水库的重要建筑物。考虑到鱼道出口位置选择不合适,上溯鱼
              类可能将被带入取水口区域或进入缺乏正常生存条件的水域,进而产生威胁                                     [16-17] 。因此,关于鱼道出
              口段,目前学者们较多地关注鱼道出口位置的适宜性选择。例如:陈静等                                     [18] 、骆辉煌等   [19] 分别指出
              了鱼道出口位置的选择要求,指出鱼道出口通常位于水库岸边,且该区域内流速量值低于洄游鱼类的
              巡航游泳速度,同时远离溢洪道或发电厂房进水口,以尽量减少洄游鱼类非自愿地从溢洪道或发电厂
              房下行的风险;王猛等            [20] 、陈申 [21] 分别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鱼道出口附近区域流场等水力特性,并
              进行了必要的优化以适应洄游鱼类继续上溯。


                 收稿日期:2024-11-14;网络首发日期:2025-06-30
                                /
                 网络首发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11.1882.TV.20250630.0854.0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204203);重大工程科研项目(12IJG202400055,2020070604-ky-2021-09,KY20240281)
                 作者简介:郑铁刚 (1983-),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力学研究。E-mail:zhengtg@iwhr.com
                                                                                                — 853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