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18

2019 年 3 月地下水流场如图 2(b)所示。
               1.2  数据来源       选取的遥感影像数据          [16] 源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https:/www.resdc.
                                                                                                /
               cn),包含 1980 年的 Landsat-MSS 遥感影像数据,1990 年、2000 年、2010 年的 Landsat-TM/ETM 遥感
               影像数据以及 2018 年的 Landsat 8 遥感影像数据。根据徐新良等                    [17] 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分类体
               系,考虑到三江平原典型区实际地物分布与遥感影像的可解译性,将该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分
                                                                                                     [18]
               为:水田、旱地、水域、林地与草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 (表
               1)。


                                                   表 1  土地利用类型分类
                       土地类别                                         特征描述
                         水田                  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用以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旱地             无灌溉水源及设施靠天然降水生长作物的耕地,有水源和浇灌设施的旱作耕地等。
                         水域                                  天然陆地水域和水利设施。
                       林地与草地            生长乔木、灌木等林业用地及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 5%以上的各类草地。
                       城镇用地                             大、中、小城市及县镇以上建成区用地。
                       农村居民点                               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农村居民点。
                      其他建设用地                 厂矿、大型工业区、采石场等用地以及交通道路、机场及特殊用地。
                       未利用土地                           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利用 ArcGIS 10.6 软件进行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并绘制 1980、1990、2000、2010 及 2018 年五期的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 3)。





























                                        图 3  三江平原典型区 1980—2018 年五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2  研究方法


                   对土地利用结构与时空变化规律的分析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动态变化等方
               面,土地利用结构的稳定直接影响流域水均衡状态的稳定。
               2.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2.1.1  土地利用动态度与分形维数
                  (1)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指研究区在某段时间内某土地利用类型和数量的变化情
               况,可以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剧烈程度                      [19] 。


                 — 898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