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2021年第52卷第8期
P. 19
S - S
K = t2 t1 × 1 × 100% (1)
S T
t1
式中:K 为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度;S 、S 分别为研究初期与末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t1 t2
m ;T 为研究时间间隔,a。
2
(2)分形维数。分形维数 [20-21] 是对某一结构的自相似性特征进行量化表达的指标,能够反映一个
分形体的不规则程度。利用分形维数既可以对该结构的复杂性进行定量测度,也可以对其稳定性进
行表征参量。研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主要是定量描述其面积的大小及其边界线的曲折
程度,基于已知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周长、面积等信息,采用周长—面积法拟合出面积关于周长的
双对数回归分析模型,其计算公式为:
lnA( ) r = 2 lnP ( ) r + C (2)
D
]
式中: A( ) r 为斑块面积,m ;D 为分形维数,一般情况下, D ∈[1,2 ,D 越大,该类用地规则程度
2
越低,其结构越复杂; P ( ) r 为斑块周长,m;C 为常数。
基于分形维数 D 计算得到稳定性指数 S,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系数 R 均大于 0.9 则结果可
2
信,其计算公式为:
S = |1.5 - D | (3)
]
式中:S 为稳定性指数, S ∈[0,0.5 ,S 越大,该类用地越趋于稳定状态;D 为分形维数。
(SDE)是进行数据点集或区域的中心趋势、离散和方向趋势
2.1.2 标准差椭圆法 标准差椭圆法 [22-24]
分析的最直接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中心、长轴、短轴、方位角为基本参数的空间分布椭圆定量描述
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整体特征。重心计算公式为:
n n
å ω x å ω y
-- i i - i i
-
-
X = i = 1 n , Y = i = 1 n (4)
ω
ω
å ω i å ω i
i = 1 i = 1
-
-
-- -
式中: ( X , Y ω ) 为重心,表示地理要素在二维空间中分布的相对位置; ω 为权重值; ( x ,y ω ) 为
ω
ω
i
空间区位坐标。
2.2 大气降水入渗计算分区 根据入渗补给区岩性的不同对研究区进行分区,选取不同的大气降水
入渗补给系数(图 4 及表 2),从而计算得到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图 4 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区
— 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