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水利学报2021年第52卷第11期
P. 83

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水资源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稀缺的水资源和不利的演变形势。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2100 m ,
                                                                                                         3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与经济发展格局很不匹配,北方地区以占全国 19%的水资源
               量,支撑 64%的国土面积、60%的耕地和 46%的人口。全国年平均缺水量约 500 亿 m ,可持续的水资
                                                                                           3
               源供给与高质量需求不适配,全国 70%以上的城市群、90%以上的能源基地、60%以上的粮食主产区
               位于水资源紧缺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水资源已严重超载或临界超载。水资源情势演变呈现出不利
               态势。依据第三次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初步成果,水资源短缺并且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海河区、黄
               河区和辽河区等水资源衰减突出。2001—2016 年系列与 1956—2000 年系列相比,西辽河、乌力吉木
               仁河、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阳河等流域的河川径流量减少超过 30%,水资
               源紧缺形势进一步加剧。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经济总量对有限的水资源构成巨
               大压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到 2035 年基本建成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总体要求,我国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
               化经济体系。总体来看,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会带来用水需求的刚性增
               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保持农业农村用水持续稳定,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
               丽中国需要退减挤占生态用水提高生态用水标准。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愈加突
               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是低效的资源利用效率加剧了紧缺。我国用水效率与效益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总
               体上用水粗放、浪费水的现象依然突出,低效率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与节水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
               求不相适应,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状况。我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约为英国、新加坡等节水先进国
               家的 4 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0.565,距离 0.7 ~ 0.8 的世界先进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根据 2019
               年水利部发布的节水评价指标及其参考标准,我国仍有 67%和 35%的地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与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比相应区域省级先进值高 20%以上。同时,全国部分地区地下水供水比
               例较高、农业用水占比较高,如河北省 2019 年地下水供水占比约为 60%,黑龙江、宁夏、新疆等省
               区的农业用水占比超过 80%。
                   四是长期累积性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制约发展。我国是一个水生态较脆弱的国家,全国约 70%左
               右的面积属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总体上水面蒸发大于或接近降水,生态环境对大规
               模人类活动比较敏感,且一旦破坏会引发较大的生态环境问题。多年来经济社会高强度发展对水生
                                                            [6]
               态系统影响不断加剧,造成的累积性问题较为严重 。水土流失面积较大,年均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量
               约 130 亿 m ,河道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等问题突出;截至 2019 年,全国地下水超采量约 160 亿 m ,
                                                                                                         3
                        3
               累计亏损量约 3000 亿 m ;年废污水排放量超过 750 亿 m ,水污染问题突出。
                                                                 3
                                    3
                   五是变化环境加剧了水资源安全风险。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增加、冰川加速融
                                                      [7]
               化,中国境内冰川面积在近 50 年缩小 17.7% 。气候变化加剧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确定性,增加供水
               保障和水旱灾害防御难度。2001—2016 年系列与 1956—2000 年系列相比,疏勒河、黑河、石羊河、
               奎屯河、玛纳斯河、塔里木河等西北部分流域水资源呈动态演变,河川径流量增加超过 10%,但在
               整个西北干旱区背景下,来水量偏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与生态之间用水
               竞争的矛盾,未来若进入枯水周期,水资源安全风险可能会更大。此外,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
               造成人水争地、引起河湖水沙关系发生新变化,会进一步影响健康水循环过程                                     [8-10] 。
                   六是水资源管控体系与能力尚不完备。河湖、水资源、水工程等监测体系不健全,管控能力较
               为薄弱。河湖管控中,河道、岸线等“盛水的盆”监管不到位。水资源管控中,实际用水量、节水水
               平、节水标准等监管不到位,初始水权分配和交易制度尚未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全社会节
               水制度等还不健全。水工程监管中,动态智慧化监管手段和能力十分薄弱。
               1.2  面临形势      进入新发展阶段,水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需要按照高质
               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将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作为核心抓手,努力

                                                                                              — 1341  —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